
給兩岸同名村鄉親品茶續緣“贊”一個 徐波/攝影
臺胞之家網6月15日訊:作為本屆海峽論壇重要子活動、兩岸基層民眾樂見并積極參與的兩岸“同名村 一家親”聯誼活動,今天再次亮相廈門。近300多位兩岸同名村鄉親齊聚在廈門市集美區板橋村,參加在這里舉行的兩岸同名村茶敘懇親會。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長雷春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等出席活動。

懇親會在廈門板橋智門院——板橋儒林張氏祖廟前舉行。兩岸同名村的村里長、宗族長輩齊聚一堂,茶敘懇親,共敘親情。鄭嵐/攝影

老鄉見老鄉,親情說不完。徐波/攝影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朱定波(左)與臺灣嘉義與泉州安溪的義竹翁姓鄉親。徐波/攝影

臺灣嘉義大林鎮西結里陳井寮與廈門集美灌口鎮陳井村的鄉親相聚在一起。徐波/攝影
閩臺同名村系指明清時期,福建先民遷居到臺灣墾荒拓展而形成的同宗族、同宗姓、同地域或同地名的同宗聚落鄉村,并形成了海峽兩岸具有豐富人文歷史特色,與血緣、地緣、文緣、商緣的緊密相結合的關系。海峽兩岸相關譜牒文獻記載和閩臺族譜文獻研究成果表明,福建先民移居臺灣、開發臺灣,在墾荒地形成的“兩岸同名村”,不但擁有相同的風俗、文化和信仰,也凝聚著兩岸同胞追宗溯源的民族文化心理和血濃于水的宗族親情關系。正如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長雷春美在活動致辭中所說:在臺灣的每一個村名的背后,都有流傳著許多生動的人文歷史故事,彰顯著福建先民入墾臺灣那許多胼手胝足、可歌可泣的傳奇和艱險拓荒的史實。海峽兩岸的那一個個與家族命運相連的普通村名,深切訴說了一個個福建先民家族遷居臺灣墾荒的悲壯故事;那一個個與宗姓繁衍相連的同宗聚落,展現出一幅幅大陸先民從渡海、登陸、轉進、墾荒、定居和繁衍的曲折路線和悲壯的歷史畫卷;體現兩岸鄉親密不可分的歷史事實。

廈門翔安新圩金柄村的翔金谷民俗藝術團表演開場舞“拍胸舞”。“拍胸舞”盛行于泉州,流傳于閩臺,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徐波/攝影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雷春美為“同名村 一家親”聯誼活動致辭。鄭嵐/攝影

兩岸板橋、大岞、錦湖三對同名村代表上臺,介紹同名村交流情況,講述血緣親情故事。鄭嵐/攝影
“同名村 一家親”聯誼活動以“兩岸一家親”主題為“經”, 以促進和推動兩岸基層民眾的文化經貿交流為“緯”,通過續緣尋根、懇親座談、“家鄉美”風土民情展示,還以海峽兩岸民間書畫藝術交流的方式,積極挖掘兩岸民間文化藝術資源,來自兩岸10位書畫藝術家展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美好愿景,以及兩岸鄉親閩南語斗歌賽等聯誼活動,兩岸鄉親溯源探本,慎終追遠,共話同姓情長,共續血脈流芳,共謀互惠互利,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交往和各領域的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目前已經初步查證有淵源關系的閩臺同名村、同宗村84對。本次有來自臺灣地區19個市縣,45個鄉、鎮、村、里負責人及村代表共200多名鄉親前來參加活動。我省漳州、泉州、廈門以及來自陜西、浙江、重慶、河南等4省市的6個同名村共35個同名(同宗)村,與臺灣鄉親開展對口懇親交流;還有8個臺灣鄉村社團或派代表前來尋根或祭祖。

來自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的蔣敏全父子,通過微信群發出尋親的求助信息。徐波/攝影

兩岸十位書畫家合作“中堂畫”贈給本屆海峽論壇組委會。圖為福建省臺聯黨組書記蔡爾申代表組委會接受贈畫。鄭嵐/攝影

臺灣傳統民俗藝陣的電音三太子向來賓祝福。鄭嵐/攝影

兩岸板橋張氏宗親共同祭拜保生大帝,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幸福。鄭嵐/攝影
“

同名村閩南語斗歌大賽”共設“我是巨肺王”、“歌詞接龍”、“聽音說歌名”三個環節,兩岸同名村鄉親各出3人組隊上陣斗歌。徐波/攝影

兩岸同名村茶敘懇親會在全場鄉親演唱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中落幕。鄭嵐/攝影
臺灣同名村鄉親向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右2)贈送紀念品 鄭嵐/攝影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閩臺交流協會、福建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華廣網、閩臺緣博物館、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海峽衛視主辦,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漳州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泉州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臺灣新北市板橋區張廖簡宗親會、臺灣海峽旅游集團協辦。(古路、遼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