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臺聯(lián)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組織各地市臺胞“結對子活動”,讓不同地市的臺胞相互參觀改革開放30周年帶來的巨大變化。泉州市臺聯(lián)于12月13日接待了由廈門臺聯(lián)組織的來泉州參觀的26名臺胞。他們既有老臺胞、也有青年臺胞和臺商。
臺胞們首先參觀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區(qū)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qū)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占地154.2畝,主體建筑面積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共分為四層,展廳總面積6355平方米。
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團中央授予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時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系史特別是閩臺關系史的重要學術機構。如今閩臺緣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面向海內外宣傳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成為與臺灣同胞相互交流、促進合作發(fā)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宣傳福建、宣傳海西的重要窗口。 這次臺胞們主要參觀了博物館二樓的綜合主題館,館內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來設計,分為七個部份,展示閩臺兩地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
結束了閩臺緣博物館的參觀之后,臺胞們又來到了2008年第六屆全國農(nóng)運會主場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海峽體育中心位于于泉州市城東組團莊任社區(qū)南面,該中心總占地面積達735畝,主要分為一場一館。體育場位于基地中心,是整個新體育中心的標志性建筑,為甲級體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32000多平方米,共可容觀眾32000多人,可以舉辦全國性和國際性單項比賽。整個方案在設計中則借鑒了花朵的造型,張揚泉州獨特的文化魅力,尋求蓄勢待發(fā)的力度感。特別是在四周還設計了四個燈柱拔地而起,強化了設計理念的表達。看臺雨棚環(huán)抱四周,猶如正在氈房的花瓣,以極富張力的建筑形態(tài)詮釋了城市發(fā)展蓬勃活力。 泉州市海峽體育中心體育館定位為大型多功能綜合體育館,按甲級體育建筑建設,主體建筑地上三層(局部設備用房設四層),總建筑面積36000多平方米,可容納觀眾人數(shù)為7700多人,滿足舉辦全國性和單項國際比賽要求。該館方案在設計構思中,根據(jù)基地的特點及周邊環(huán)境,力圖創(chuàng)造出空間跨度合理、空間形式自由,富有現(xiàn)代化和鮮明個性的建筑造型,寓以海上絲路破浪前行的航船、迎風飄逸的絲帶等美好寓意。該項目建設完工后,不僅能作為籃球、排球、體操等比賽場地,還能在賽后服務于比賽、訓練、展覽、觀演和全民健身等各項活動。 兩地臺胞通過這次活動更加深了對閩臺兩地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的了解,也體驗到了改革開放給泉州和泉州人民的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大家都為這些變化感到高興和自豪。(泉州市臺聯(lián) 鄭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