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7月14日電(記者 許雪毅)從“道聽途說”到“眼見為實”,從“霧里看花”到“一目了然”。參加海峽西岸2010年臺胞青年夏令營的多名臺灣學子暢談首次“登陸”心得,感慨“大陸拓寬了我的視野”,認為“增進了解才能彼此受益”。
由福建省人大臺工委、省臺聯等8個單位聯辦的海峽西岸2010年臺胞青年夏令營12日在福建武夷山開營。來自島內多個大專院校的60多名青年學子將在5天的時間里暢游臺胞祖地,體驗海西風情。記者發現,臺灣營員中很多是首次“登陸”。
“因為學習的是國貿專業,平時比較關注大陸的發展,以此判斷大陸對世界的影響。”臺灣昆山科大的黃恩偉說。這個出生于臺灣云林的23歲小伙子此前“道聽途說”大陸種種信息,他心想,“我要實地去看看,自己做判斷?!?/SPAN>
在臺灣慈濟大學學習公共衛生的蔡侑家說:“以前從課本上讀到一些大陸的事情,汶川地震時我們學校也組織了募款活動,老師說大陸是最大的就業市場,我很想過來看看?!?/SPAN>
就讀于臺灣輔仁大學物理系的蔡鈺雯因為外公祖籍青島、姨丈在大陸經商而對大陸有一些認識;臺灣交通大學建筑所的陳紫楓因為學校有來自大陸的交換生,也對大陸有模模糊糊的印象
此次踏上“登陸”第一步,他們實地走訪了北京、福建等各個地方,和大陸學生零距離交流互動,都感到收獲良多,不虛此行。
“大陸的交通設施很方便,這一趟感覺很開心,下一次我要拉著爸爸媽媽一起來。”蔡鈺雯說。
“不同的刺激會讓視野更寬廣?!辈藤Ъ姨貏e比較了他所接觸到的兩岸青年學生。他認為,臺灣的學生開放、富有創造力,而大陸的學生勤奮上進、執行力更強,交流溝通對彼此都是促進。
“未來我們可能是競爭對手,但更可能是合作伙伴?!边@個性格開朗的“80后”男孩子說,“雖然大家觀點不一定相同,但能夠互相包容、理解,就能開創更美好的局面?!?/SPAN>
“我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都沒來過大陸,我很希望他們都來看看。”黃恩偉說,“就像此次大陸同學教會我的 三國殺 游戲,必須你了解我,我了解你,才能玩在一起。大家互相認識、互相幫助,彼此都受益。兩岸青年的交流就是這樣的道理。”
“登陸”所見,并非全是理想場景。對此,黃恩偉說,“大陸同胞坦誠這里有提升的空間,我反思臺灣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想首先要增進彼此的了解,然后才會改善?!?/SPAN>
黃恩偉說,家里人都沒來過大陸,隱約知道祖籍福建,下一次要找機會帶爸爸來福建尋根。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他說:“現在ECFA的簽訂帶來了兩岸經濟榮景,希望大家更努力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實現兩岸的和平發展?!?/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