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級領導與全體學員合影 鄭嵐/攝影
臺胞之家網福建臺聯訊:9月24日上午,在風景秀麗的漳州科技學院校園,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創業暨省臺聯第三期臺胞培訓班順利開班。來自福建省各地的中青年臺胞及漳州市受訓學員、江西吉安市受訓學員共100多人參加了培訓。福建省臺聯江爾雄會長、漳州市政府黃浦江副市長、福建省農業廳陳弁副處長、漳州市政府于曉巖副秘書長、漳州市農辦郭福泉主任、漳浦縣陳善平副縣長及漳州科技學院吳長彬院長等領導參加了培訓班開學式。

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到會祝賀 鄭嵐/攝影
在開學式上,省臺聯江爾雄會長代表省臺聯講話。她首先對給予培訓班大力支持的漳州市、漳浦縣、漳州科技學院有關領導和海峽兩岸新型農民交流培訓基地的領導表示衷心感謝。她指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全省臺胞尤其是困難臺胞的生產生活,省財政每年下撥專項補助資金用于全省臺胞的困難、老齡、助學以及培訓。近年來,我省臺聯組織已分批組織城鎮下崗失業和農村的定居臺胞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增加他們自身從業能力,加強困難臺胞的自身“造血”功能,據統計,已培訓困難臺胞數百人次。2010年5月,福建省臺胞培訓基地在武夷山職業學院掛牌。2013年7月,福建省臺灣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在漳浦蜜原生態農場掛牌。2010年及2012年,省臺聯還分別在泉州安溪縣及河北省懷來縣舉辦了全省臺胞茶葉和烹飪培訓班,標志著我省臺胞培訓工作正在向規范化發展,進一步拓寬了我省臺胞培訓教育的途徑和層次。
漳州市副市長黃浦江代表市政府講話 鄭嵐/攝影
江會長還介紹了近年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的發展狀況。她說,臺灣的休閑農業起步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目前,臺灣的休閑農業經營點已超過2000多家,休閑農業已經成為臺灣發展前景良好的朝陽產業,每年游客百萬,年營業總收益達40多億元新臺幣。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活躍了農村經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臺灣農業的轉型,也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閑度假去處,得到了臺灣農民和市民的普遍認同。我省休閑農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相當長一段時間停留在低水平、同質化階段,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只能吃吃土菜不能娛樂的簡易版農家樂。當前,休閑農業正在從原先的自我發展、低層次的個體經營為主逐步走向規范化發展、企業化規模經營為主。各具特色、規劃科學、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休閑農業企業,是未來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休閑農業要做到“六個順”,即順路、順口、順眼、順手、順心、順時。只有這樣,休閑農業才能走入尋常百姓家,才能更貼近百姓生活,才能更蓬勃發展。可喜的是,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點1800多家,投資總額300多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年接待游客突破4000萬人次。福州、廈門、泉州等地,還初步形成了點片相連的休閑農業產業群。可以說,休閑農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前景廣闊。希望通過這次培訓,能使更多的臺胞掌握一技之長,成為新型農民,走上科技致富、勤勞致富的道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包括臺灣專家在內的一批農業專家受聘“培訓基地”顧問 鄭嵐/攝影
一批海峽兩岸新型農民培訓教學基地授牌 鄭嵐/攝影
江會長強調,這期培訓班特別邀請臺灣蔡勝佳、龔世明、林榮瑞、王振陸等休閑農業專家給大家上課,并安排實地考察長泰福友農場和漳浦蜜原生態農場,理論與實踐結合,動靜相宜,對學員來說,機會實屬難得。她要求培訓班學員,一是要珍惜學習的機會,認真聽課,爭取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領。二是要遵守培訓班有關制度和作息時間,確保安全和培訓班的順利完成。三是希望學員們學成回去后要發揮幫扶和示范帶頭作用,帶領當地鄉親們致富。(福建省臺聯 周雄銘/文 鄭嵐/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