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臺聯舉辦的“福建省臺聯現代農業(茶葉)培訓班閉學式 鄭嵐/攝影
臺胞之家網訊:由福建省臺聯舉辦的“福建省臺聯現代農業(茶葉)培訓班”今天下午在鐵觀音家鄉-福建省安溪縣閉幕,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柯連妹到會祝賀并講話。
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柯連妹到會祝賀并講話 鄭嵐/攝影
柯副會長對臺聯現代農業(茶葉)培訓班的順利舉辦,對全體學員認真學習,學有所成表示祝賀。她說,省臺聯舉辦這個培訓班,就是貫徹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省生活困難定居臺胞工作,做好服務大局、服務臺胞等工作相關精神,提高我省生活在農村臺胞的生產、生活技能,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她希望學員們回到當地,認真總結提高,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生活中,科學生產,智慧營銷,脫貧致富,回饋社會。
在下午的閉學式上,來自本省各地8名學員代表作了學習發言,抒發了短短幾天培訓的收獲和感想。
福建臺聯副會長柯連妹、泉州市臺聯會長陳熙等為學員頒獎 攝影/鄭嵐
五天的培訓班,為使學員更好地理論結合實際,盡快掌握茶生產技術,培訓班不但聘請知名專家和茶藝師進行茶葉栽培技術、加工技術、茶園管理以及茶葉營銷知識的傳授,還學習了茶葉生產、營銷過程中的法律、法規知識,并組織學員前往大型茶葉企業、市場參觀,還組織學員親手到茶園進行田間培植作業和茶葉深加工技術實踐操作,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閉學式由省臺聯聯絡處黃其統處長主持。(福建省臺聯 鄭嵐)
相關知識: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蘊涵著豐富的古老的茶文化。
翻開安溪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茶葉發展史。安溪悠久的產茶歷史,有著豐富的茶樹資源,眾多的茶樹品種,精湛的制茶經驗,獨特的制茶技藝,優良的茶葉品質,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積淀,是我國茶葉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史以來,安溪人以茶為生,茶業生產的興衰與安溪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安溪仍有80%的人的生產、生活與茶相關,30%的人直接從事這一產業,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全縣現有茶園面積22.5萬畝,百分之百是無性系品種。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大葉烏龍等五大名茶占茶園面積的90%,并建有10萬畝鐵觀音基地,6萬畝綠色食品基地,茶葉年產量超過1.5萬噸,總產值3億多元。全縣茶葉產量占福建省烏龍茶總產量的1/3,占全國烏龍茶總產的1/4。
安溪茶葉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烏龍茶生產技術和鐵觀音等優質名茶也不斷向海內外廣泛傳播。茶業已成為了安溪縣最大的生產支柱和勞動人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時有謠“千村學種茶,杉茶遍戶栽,植茶當防老,茶價供萬家”。
千百年來,隨著烏龍茶品類的誕生和發展,在安溪這塊飄香的土地上,逐步形成了古老獨特,絢麗多姿的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集歷史、經濟、宗教、民俗、禮儀、教育、醫學、園藝、陶瓷于一堂,融詩詞、書畫、歌舞、戲劇、文學藝術于一體。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十分講究的品茶技藝——茶道、茶禮、茶論、茶俗,并把品茶技藝融進南音、茶歌、茶舞、賽茶王、茶藝表演、茶餐等活動中,成為獨具一格,品味較高的安溪茶鄉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