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踏著濃濃的春意,市臺聯組織廈門大學、集美大學66名臺生前往漳州南靖,游覽聞名遐邇的南靖土樓。
在數以千計的漳州土樓中,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土樓群最為著名。由觀景臺俯瞰,四圓一方五座土樓靜臥于山坳間,如四個圓環圍著一個方圈,又如一個方圈系著四個圓環,奇特的排列方式令人浮想聯翩,難怪這個樓群既有人以“梅花”之清雅來形容,又被冠以“四菜一湯”的通俗名號。大家聚集在黃家第二十代后裔、被尊稱為“總樓長”的田螺坑村民黃庭芳老先生身旁,聆聽黃老先生對田螺坑土樓群的獨到見解。黃樓長說,“從上往下看,田螺坑土樓群就是一枚古錢幣,也就是中華大通寶。這個形狀,是沒有專門設計的,它是無形當中吻合的,可以叫巧奪天工。”“田螺坑土樓群的含義很廣泛。《黃帝內經》有一句名言:陰陽五行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舉……那田螺坑土樓群的陰陽體現在哪里呢?體現在五座土樓外圓內方,也就是天圓地方,天在外,地在內,天屬陽,地屬陰。田螺坑土樓群把天和地都容納在里面了,所以天下有哪一座土樓大過田螺坑?”
深含寓意的講解愈發激起同學們對土樓的探奇之心,大家隨著黃樓長將和昌樓、瑞云樓、振昌樓、文昌樓四座圓樓和處在中央的方樓步云樓一一走遍,深入內部,感受質拙古樸的土樓生活。每座樓結構相似,從唯一的大門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敞無比的大天井,樓內一個個大小一樣的房間緊緊相連,每層木構回廊連接各戶,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至五層為起居室。據黃樓長介紹,每座樓都是數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輩份大小,一律均等,和睦相處。對從小生長在現代都市的臺灣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們或上樓窺覷各種功能的房間想探個究竟,或在寬闊的天井看看孩童嬉戲、雞鴨撒歡,摸摸城市里幾乎絕跡的竹篾、柴火,自然還不忘舉起手中的相機猛按鏡頭。土樓內近乎原始狀態的聚族生活讓同學們若有所思,有同學對祖祖輩輩封閉在土樓里的村民心生憐憫從而為自己是都市人倍感幸運,有同學卻從中感受到可望不可及的田園詩意,也有同學將這里視為修身養性的理想處所,或許這就是多元文化在年輕一代身上的體現吧。
由黃樓長帶給大家的“土樓寶典”是此行最大收獲之一。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為“和合”二字,在黃老先生所作的土樓演易中給大同學們留下極深印象。黃老先生將土樓群四圓圍一方的排列用做人的道理來詮釋:中間的方樓代表原則,原則的東西不能改變。周圍的圓樓代表處世方法,圓的東西沒有棱角,體現中庸之道,也就是說對別人不要太生硬,說話、做事不要刺傷人家,聽罷令人心有所感。覽景同時,又收獲幾條人生啟迪,不亦快哉!
文:廈門市臺聯戴曉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