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臺胞之家網5月26日訊:農歷五月初五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在我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古人為慶祝這一傳統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為“詩人節”,以此紀念屈原先生。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然是我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五月初五這天全國放假,家家戶戶都備下美味佳肴,接兒女們回家團聚,吃粽子、煮雞蛋、喝雄黃酒。有的地方還劃龍舟比賽、辦詩會,現代人弘揚和傳承了古人的文化并發揚光大。
在這寓意深遠的端午節到來之際,福州市臺聯于5月26日上午,組織在榕的60多位中老年臺胞歡聚一堂,舉行端午節團聚交流活動。老臺胞們踴躍發言,他們感謝黨和政府,感謝臺聯在傳統佳節到來時,讓大家有機會在一起團聚、交流。臺胞們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雖然隔著淺淺一灣海峽,但阻隔不斷他們對臺灣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期盼祖國早日統一,親人團聚。 會后,安排了團聚午餐,并依民俗給每位與會臺胞分發了粽子和熟鴨蛋。(福州市臺聯 陳蘇海)
福州市臺胞端午節團聚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