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福建臺聯訊:在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的系列活動中,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參訪團、林氏宗親參訪團于10月17日來到泉州,度過了極具意義的一天。
上午十點,泉州市臺聯陳嚴輝會長親自到高速路口迎接臺灣及北京遠道而來的客人,帶領他們到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參觀交流。參訪團對于閩臺緣博物館內的陳列展示都十分感興趣,一邊聽著講解一邊不住點頭稱贊、拍照留念。講解員得知他們是臺灣客人,每到一個展廳便詢問他們是否也有類似的文化,果然都得到肯定的答復。大家饒有興致的觀看祭祖、“抓周”等光影情景再現和黃奕缺大師的木偶表演。
臺胞們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王培珊/攝影
對于閩南文化研究頗深的林氏宗親參訪團團長、霧峰林幼春之曾孫林銘鐔更是有感而發地跟我們探討起度濟(孩童一周歲生日)、差操(形容飯菜豐盛)等閩南特有名詞的來源。他說,我的爸爸來自漳州,媽媽來自泉州,他們在臺灣生下我。我曾經多次去過漳州,這次是我第一次來到泉州,泉州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此后,參訪團來到位于泉州西街的東南名剎開元寺,。在這里,他們不僅觀賞到古香古色的古寺飛檐和雄偉的紫云雙塔,臺灣來的參訪團成員黃豐明更是意外地找到了他的先祖。原來,泉州的開元寺所在之處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后捐予匡護大師建寺。因相傳建大雄寶殿時有紫云蓋地、瑞氣彌天之象,又名紫云大殿,殿前掛有“紫云”牌匾。黃守恭捐地后,生活日趨拮據,匡護大師便讓黃氏五子以“紫云”為堂號分居泉州府轄下的“五安”發展,后來果然都取得非凡成就,成為“五安”望族,稱“紫云五安黃” (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也因此,只要懸掛有“紫云傳芳”匾額的黃氏家族,便是黃守恭的后代。臺胞黃豐明由此一下便找到了先祖,不由得高興萬分,直說要帶兒孫也過來看看、認祖歸宗。
本次活動匯聚了眾多的霧峰林家后人、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和臺灣文史學者。他們的到來,既是共同緬懷先輩光輝事跡、弘揚臺胞愛國主義傳統,也是尋根訪祖、回歸故里。短短不到一天的泉州行,相信必能起到加深兩岸感情、增進溝通理解的積極作用。(泉州市臺聯 王培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