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花園”廈門到七朝古都開封, 從富有閩南特色的園博苑、集美鰲園到深藏八千年華夏文明——裴里崗文化的河南省博物館, 攬海西風光,尋華夏之根 ……八天來, 來自臺灣淡江大學、致遠管理學院、臺北教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等8所大專院校,以及在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就讀的臺灣大學生共21名營員參加由全國臺聯主辦、廈門臺聯承辦的2008年“根在中原 龍脈相傳”臺胞青年夏令營廈門分營活動。燦爛的河洛文化、閩臺相近的民間民俗文化深深吸引了海峽海峽對岸的學子, 多層次的溝通和交流,讓許多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臺灣大學生加深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他們對“根”在祖國大陸、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
親近:廈門和臺灣太像了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廈門與金門一水之遙,閩臺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走進鷺島,營員們最大的感受是閩臺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建筑、飲食、語言、習俗相像,就像在家里一樣,感覺非常親近。吳涓月是臺灣宜蘭高商學院的學生,她的感受是“走在廈門,除了簡體字的招牌和標識,我仿佛仍然置身臺灣。”
三天的廈門之行,臺灣學子走進鷺島、了解海西,游覽富有閩南特色的園博苑、集美鰲園;認識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在鼓浪嶼,他們飽覽萬國建筑,領略了鋼琴文化;在最美的學府---廈門大學,他們與廈門大學學生深入交流, 在交流中結下友誼,在互動中彼此了解,在對話中溝通心靈,在即將離別的時刻,互道珍重,相約下一次重逢;在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他們感受奧林匹克文化,感悟奧林匹克精神,為共同的2008奧運加油;在廈門,他們還考察海西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體驗閩臺相近的民間民俗文化。
“以前只在書上看過廈門的風光,今天親眼見到,很多地方真的漂亮。”臺灣淡江大學的陳思瑜說。在談到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時,營員們表示,“兩岸本是一家,語言、文化都相同,兩岸的年輕人很容易溝通、融合。” 來自臺灣島內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第一次來到大陸,對祖國大陸的社會、經濟與發展現狀了解不多。此次活動近三分之一的臺灣大學生是通過廈金航線直航抵廈。參觀了廈門,他們說,以前總覺得大陸很落后,來了之后才發現并不是這樣。廈門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出乎意料,他們要把感受帶回去講給身邊的朋友、親人聽。
尋根:中原文化是聯結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
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由河洛 發端。五千年文明史在河洛孕育。中原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文化。臺灣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傳播、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臺灣,福建的移民是臺灣人口的主體,而閩南移民又占福建移民總數的97%。從閩入臺者主要是客家人,他們的先人從河洛地區南下,其后裔分支又從閩粵外遷,這在不少族譜家乘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河南與臺灣在歷史上有著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緊密聯系。臺灣之根五百年前在福建,一千年前在河南,臺、閩、豫一千年前是一家。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追隨河洛足跡的尋根之旅讓年輕的營員收獲許多許多----
7月10日,營員們離開廈門,乘飛機抵達河南鄭州。在河南,營員們游覽七朝古都開封,品味北宋文化;走進黃河母親懷抱,感受偉大母親的氣息;龍門石窟中有著“東方蒙娜麗莎”之稱的盧舍那、少林寺中氣勢磅礴的禪宗音樂大典、河南省博物館深藏的八千年華夏文明縮影的裴里崗文化、黃帝故里的姓氏尋根深深震撼和吸引著海峽對岸的學子,舉起手中的相機,他們紛紛留下尋根中原的足跡,也留下了對于一脈相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影像記憶。
姓氏興于原始社會與夏商。周朝實行分封制,有同姓(姬)國20多個,異姓國40多個,貴族子弟都被分封到中原及江、漢、淮、泗流域各地,形成了無數或以國名、或以邑名的姓氏,從而使中原地區成為姓氏之源。目前,全國排位在前100個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個。臺灣除了陳、林、黃、蔡、鄭等大姓外,其他一些姓氏,始祖也多來自河洛地區。在黃帝故里的姓氏樹上,營員們興奮地尋找自己的姓氏起源。“我終于知道我從哪里來!”這是營員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在黃河母親的擁抱下,營員們乘坐氣墊船來到黃河泥沙沖擊而成的沙洲。拜曷華夏人文始祖,眺望楚漢相爭的古戰場,感受來自母親——黃河的氣息。他們真實感受的是一份崇敬與感動。臺灣蘭陽女中的張蓓毓在留言卡上寫道:尋根之旅的每一天,盡管很累,但每一處景、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在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烙印。臺灣開南大學潘岳頤說:“ 過去在書本上讀到的歷史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心情很激動。參觀了河南博物館,我只想說兩個字——偉大。那時的中國人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真了不起。”
期待:跨越海峽,青春相約
閉營式上,營員們表達最多的一個心愿:“我們同根同宗,需要相互間更多的交流。” 交流,讓兩岸青年的心與心貼得更近。在河南之旅中,與營員們交流最多的是年僅20歲,知識淵博、能歌善舞的導游吉琳琳。臺灣的大學生驚嘆于這個美麗可愛大陸姑娘的高素質。在廈門的結對活動中,他們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廈大學子。年輕的心,不因海峽而隔斷。兩岸青年通過這種互相交流增進理解。營員們紛紛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交流活動的機會,他們希望了解大陸,了解大陸的同齡人。
開營式舉行之際,恰逢兩岸周末包機啟航。開南大學的沈蕓民同學高興之余有點遺憾:“之前不知道兩岸包機直航這么快就啟動了,我們很早預訂了轉道香港回臺灣的機票,比包機直航多花了一倍的路程和費用。很高興,今后來大陸更方便了。”很多營員往返兩岸是通過廈金航線。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讓臺灣青年有了更多的期待:海峽的距離并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