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訊:隨著兩岸關系的發展,臺灣島內文化、教育界推進兩岸交流的愿望正在加強。當前兩岸文教領域交流來勢猛烈,加速兩岸文化融合的深遠意義不亞于兩岸經濟雙贏。廈門市臺聯適時把握契機,密切聯系島內教育界知名人士和社團,促成文教等專業領域雙向交流,努力實現廈臺兩地有來有往、雙向對等交流的局面。
早在2007年廈門市政協大會上,臺聯界別就提出建立廈臺兩地教育交流機制的建議,指出在廈臺教育交流方面,涉臺部門與教育部門已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從妥善安置臺商子女就學到開展廈臺師生文藝、體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對延伸開展廈臺兩地校際合作、教育互訪等活動非常有益。臺灣熱心推動兩岸交流的知名人士來廈門參觀考察期間,與市政府有關領導,市教育局、市臺辦等有關部門座談,雙方對今后進一步拓展廈臺兩地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均表示強烈意向,并形成建立兩岸教育交流機制的有關構想。在此良好基礎上,考慮建立兩岸教育交流機制,將兩岸教育交流主動化、穩定化、常規化,逐步完善兩岸雙向交流的平臺,并建議以舉辦兩岸教育論壇、廈臺職教合作及締結友好學校為主要交流合作形式。經我會與臺灣島內熱心人士推動,交流機制迅速推進,取得實質性成果。
2007年8月廈門市教育局聯合主辦“首屆海峽兩岸中小學(職業學校)百名校長論壇”。來自海峽兩岸中小學、職業學校校長和海峽兩岸高校、教育研究機構、教育部門的專家學者共204名代表參加本次論壇。其中祖國大陸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96名中小學及職業學校校長參會;臺灣有來自臺北、高雄等11市縣中小學、職業學校以及東莞、上海、昆山臺商子女學校的108名校長及知名學者參會,大大超出預期規模。兩岸“雙百”校長齊聚廈門,盛況空前。在這次盛會上,廈臺雙方表示,希望還有第二屆、第三屆,你來我往,一直延續下去,形成機制,永續經營。如雙方所愿,2008年10月,臺中市政府、臺灣省教育會聯合主辦“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小學(職業學校)百名校長論壇”,大陸代表團派出以廈門市教育局賴局長為團長、廈門市臺聯盧會長為顧問、由福建、北京、新疆、河南、青海等地73名校長、專家組成的團隊參加論壇。兩岸教育界同仁提出了進一步加大兩岸教育界交流深度和力度,兩岸共享、共創雙贏,把論壇培育成海峽兩岸金牌論壇的共同愿景。
繼“海峽兩岸中小學百名校長論壇”形成了廈臺兩地輪流主辦的合作機制后,2009年7月,市臺聯在“相聚廈門·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中首次邀請了臺灣島內原住民學生前來活動,取得良好成效。此后又有一批教育交流合作項目開花結果:廈門工商旅游學校與臺中明臺中學實現對接,2008年11月中旬工商旅游學校赴臺回訪;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與臺灣景文科技大學于11月11日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基隆暖暖高中11月12日赴廈,與杏南中學進行籃球友誼賽……
此外,廈門市臺聯與科協共同促成的金門代表隊參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從金門應邀前來觀摩、參賽到廈金兩地共同舉辦青少年科技夏令營,去年金門來,今年廈門往,已成為一項常態交流活動。廈門市臺聯還努力爭取到“盧嘉錫科學教育基金會”的支持,設立“盧嘉錫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盧嘉錫優秀科技教師獎、盧嘉錫科技教育獎”,獎勵創新大賽優秀師生,使大賽更上一個層次,吸引了兩岸更多的參賽者。2008年11月舉行的第24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臺灣現代科教館派專員前來觀摩,表達了日后合作意向,臺灣組隊觀摩、參賽可期。(廈門市臺聯 戴曉玫、陳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