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訊:(莊建東 陳良州 張榮清)應臺灣桃園大溪鎮江氏宗親會邀請,福建省平和縣大溪鎮江氏宗親會常務副會長江子永和名譽會長江燈明共同率領平和大溪鎮江氏宗親文化訪問團一行7人,20日前往臺灣桃園大溪鎮進行文化交流,并于同日拜會平和大溪江氏宗親——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其家人。據有關人士稱,這是大陸以兩岸民間互動首次赴臺的一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兩岸文化交流、拜會臺灣高層人士,是近60多年來所罕見的。
2006年11月1日,江丙坤先生為平和縣大溪鎮江寨「夢筆堂」宗祠重建落成題匾。圖文/莊建東 張碧升
該訪問團是于4月16日經廈門循“小三通”管道前往臺灣金門,17日乘機抵達高雄,在高雄、臺南、南投、臺北等進行為期5天的文化交流,此次訪問重點是20日與桃園大溪鎮江氏進行首次“海峽兩岸大溪鎮”文化交流、拜會江丙坤先生及其家人。并帶去平和人民向江丙坤先生的問候,對江丙坤先生關心故鄉的經濟發展和慷慨捐資文化教育事業表示謝意,同時,還將聽取江丙坤對故鄉各項事業發展的看法,歡迎江丙坤先生及其家人和更多臺灣同胞常回故鄉——福建平和看看。此次拜會江丙坤及其家人,主要是重點匯報原鄉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和大溪鎮江寨小學的教學情況。
2006年5月21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下返鄉謁祖。圖文/莊建東 張碧升
在桃園大溪鎮舉行的首次“海峽兩岸大溪鎮”文化交流會上,江子永、江燈明介紹說,平和縣大溪鎮江寨與臺灣源遠流長,清代,江氏族人旅居臺灣開墾創業者達500余人,并帶去祖家「三寶」,即大溪豆干、米粉、鼎(鍋)到臺灣開墾發展,主要分布在臺灣省臺北、彰化、高雄、南投和桃園大溪鎮等地。據江姓族譜記載,按江氏的“萬、千、百、念”輩字排列,江肇元是千字輩,又排行第五,故稱“千五郎”。“千五郎”就是海峽兩岸大溪鎮江姓共奉的祖先。改革開放以來,旅居臺灣的江氏宗親帶著族譜、帶著先人的囑咐返鄉了,在這塊土地上,回溯歷史的足跡,探尋自己的根淅。近年來,臺灣江氏后裔先后回鄉尋根省親已有600多人次。2006年5月21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攜夫人陳美惠等在福建省臺辦主任鄧本元、福建省委副秘書長陸開錦,漳州市委副書記楊根生、漳州市臺辦主任周耀紅及平和縣委書記林忠、縣長洪里專等陪同下專程返鄉謁祖懇親,慷慨捐資興學設立故鄉平和縣大溪鎮江寨小學獎學金;還親自為江寨「夢筆堂」宗祠重建落成寫匾。多年來,平和夢筆堂江氏理事會在協助臺胞尋根探源、開展兩岸聯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家鄉的改革開放,為海西建設和兩岸和諧做出了貢獻。
兩百多年來,海峽兩岸大溪鎮的宗親,血脈相承,心心相連。居住在桃園縣大溪鎮的宗親一直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地,而平和大溪鎮的江氏宗親也時刻想念著在臺灣的同宗兄弟姐妹。
桃園大溪鎮江敏夫里長介紹說,他們的去臺祖先來自平和大溪鎮江寨夢筆堂派后裔,自初遷臺起傳至現在已是第8代,遷居臺灣的大溪鎮江姓宗親,為了讓祖孫后代永遠記住自己的根,就把在臺灣的新發祥地定名為大溪鎮。江氏宗親在臺灣桃園縣的大溪鎮繁衍生息,現在已有5000多人口。通過此次文化交流,從而提高了對祖地文化的認識,拓展兩岸交流合作空間,為推動兩岸交流和經濟共同繁榮盡一份力量!桃園宗親會江璧雄會長說,臺灣與大陸本是一家人,同宗共祖,今后我們要讓更多的鄉親回故鄉,飲水思源,增強彼此間的互相交往,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經濟共同進步繁榮,攜手共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祖國統一做出貢獻。
當談到兩會領導人第三次「陳江會談」時,兩岸大溪鎮江氏宗親紛紛表示,去年六月兩岸兩會復談以來,進行過兩次「江陳會談」,雙方達成六項協議,這些成果使兩岸關系達到空前高峰,不但贏得了兩岸人民的大力支持,也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日前,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順利為兩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而舉行的預備性磋商在臺北結束,雙方商定,兩會領導人第三次「陳江會談」于4月26日在南京舉行,消息傳開,真是鼓舞人心,在兩岸人民熱盼第三次“陳江會”即將舉行之時,作為兩岸大溪鎮江氏宗親,愿兩會協商所取得的成果能增強兩岸共同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促進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造福兩岸同胞。并預賀江丙坤與陳云林第三次“陳江會”在南京順利舉行,并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參訪團赴臺開展文化交流,旨在“弘揚文化,增進友誼、加強合作、共謀發展”,以祖地文化為紐帶、以經濟合作為平臺,擴大兩岸交流、加強兩岸聯誼,促進兩岸文化旅游經濟的共同發展。(福建省平和縣臺辦 莊建東 陳良州 張榮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