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文如下:
同志們,朋友們,明天是2009年元旦,在這里我謹代表祖國大陸各族人民,向廣大的臺灣同胞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誓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關系發展由此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提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提出,我們寄希望于臺灣人民,也寄希望于臺灣當局,《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撤除阻隔兩岸同胞交往的藩籬,推動自由往來,實現通航、通郵、通商,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標志著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自1949年臺灣問題形成以來,我們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的發展從此進入歷史新時期。
《告臺灣同胞書》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背景下發表的,30年來我們為促進臺灣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系列對臺方針政策。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關于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江澤民同志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豐富和發展了對臺方針政策,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就對臺工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新舉措,賦予對臺方針政策新的內涵,《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和實施,把我們關于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法律化,表達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和最大誠意,同時表明了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臺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在兩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發生重大變化,1987年底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兩岸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雙方在此基礎上舉行首次“汪顧會談”,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談,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
今年3月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系迎來難得歷史機遇,5月以來,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兩岸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幷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擊,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雙方妥善處理一系列問題,保持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勢頭,推動兩岸關系展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維護臺海和平,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事業,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和發展。
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希望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我們制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的趨勢,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人民愿望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應了對兩岸關系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從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我們要繼續長期堅持和全面貫徹這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大政方針,繼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不斷向前邁進,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決定了兩岸關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3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交流合作增進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過協商談判,積累共識,減少分歧、循序漸進解決問題,30年的實踐還充分證明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違背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中國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必然遭到兩岸同胞共同反對,任何人,任何勢力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同志們,朋友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兩岸關系歷經風雨坎坷,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近代民族之艱難奮斗歷程,展望未來民族之光明發展前景,我們應該登高望遠,審時度勢,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更務實的思路,認真思考和務實解決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問題。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祖國統一,目的是維護和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追求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我們一定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祖國和平統一。
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有利于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我們應該把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攜手共進,戮力同心,努力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以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遺留幷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終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各族政治互信的基礎,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兩岸應該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通過平等協商逐步解決兩岸關系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
繼續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凡是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都應該大力推動,凡是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都必須堅決反對。
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后置共同利益,形成緊密聯系,實現互利雙贏,我們繼續歡迎幷支持臺灣企業到大陸經營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興業,我們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兩岸可以維持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建立更加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程,有利于臺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于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系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衣茂,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臺灣同胞愛鄉愛土的臺灣意識不等于臺獨意識,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交流,使中華文化星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增強民族意識,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尤其要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不斷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我們將繼續采取積極措施,包括愿意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邁上范圍更廣、層次更高的新臺階。
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擴大交流,兩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擴大交流,加強善意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對于任何有利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建設性意見我們都愿意作出積極回應,我們將繼續推動國共兩岸交流對話,共同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對于部分臺灣同胞由于各種原因對祖國大陸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誤解,對發展兩岸關系持有疑慮,我們不僅愿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導,而且愿意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增進福祉。
對于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臺獨的人我們也熱忱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我們希望民進黨認清時事停止臺獨分裂活動,不要在與全民族的共同意愿背道而馳,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愿意作出正面回應。
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我們一貫致力于維護臺灣同胞在國外的正當權益,我們駐外使領館要加強臺灣同胞的協議,我們了解臺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感受,重視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訌有利于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對于臺灣同外國開展民間性經濟文化往來的前景可以進一步協商,對于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的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
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極兩岸敵對的歷史,極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恩,讓子孫后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為有利于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為有利于穩定臺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我們再一次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有責任把它維護好建設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要靠兩岸同胞共同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貫徹到各項對臺工作中去,理解、信賴、關心臺灣同胞,體察他們的意愿,了解他們的訴求,為他們排憂解難,滿腔熱情,為臺灣同胞多辦好事和多辦實事,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最廣泛的團結臺灣同胞一道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臺灣的前途系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系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臺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享一個偉大國家的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長期以來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僑胞心系祖國統一大業,是反獨促統的重要力量,我們衷心的希望香港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和祖國平統一作出新的貢獻。多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維護臺海和平,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事業給予了積極支持,中國政府對此表示贊賞和感謝。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利益,只會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只會有利于中國人民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同志們、朋友們,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盡管前進道路上還會出現困難和阻礙,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緊緊依靠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