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臺胞何標在座談會上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徐波/攝影)
三年前,胡綿濤主席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講話中指出:“在日本侵占臺灣的半個世紀里,臺灣同胞不斷進行反抗,共有65萬人壯烈犧牲”。對于臺胞抗日的英勇史實,我們必需通過紀念活動,永志不忘,使子子孫孫保存住這珍貴和真實的歷史記憶。 眾所周知,臺灣是日本明治大帝實施侵略國策的第一個受害者。臺胞受殖民統治時間最長,痛苦極深,反抗日本侵略斗爭非常激烈,十分殘酷。從日軍登陸臺北開始,就遭到抗日組織“臺灣民主國”的抗擊。接著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彰化擊斃日近衛師團少將旅團長和中將師團長。被載入史冊的重大抗日斗爭,有宜蘭武力抗暴事件;大坪頂日軍大屠殺事件;西來庵起義事件;日軍鎮壓苗栗民眾起義、屠殺霧社泰雅族事件等,真是罄竹難書。簡大獅、林少貓、柯鐵虎、羅福星、余清芳、莫那魯達等無數抗日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與日寇頑強拼搏壯烈犧牲。此時此刻,我們要再次向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臺胞先烈致以崇高敬意,這些偉大的民族英雄們永垂不朽! 臺灣被日軍占領后,無數血的教訓說明:在日本法西斯強力統治下,依靠臺胞武力自救,是難以實現回歸祖國的。有識之士提出:“若要救臺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待中國強大時,臺灣才有回歸之日”。在上世紀20年代,臺胞把臺灣回歸祖國,寄望于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的成功。“七.七”抗戰開始后,許多臺灣先進分子通過各種途徑,回到祖國大陸,進入中共領導的敵后根據地參加抗戰。也有臺胞前往祖國大后方,參加國民黨地區的抗日救亡工作。經過島內臺灣人民的長期斗爭,依靠祖國八年全民抗戰,在反法西斯盟軍協同下,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臺灣才得以光復。沒有祖國四萬萬同胞的全民抗戰,沒有中國軍民3500萬人的流血犧牲,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復興和臺灣的光復。事實說明,臺海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歷史“悲情”,為了民族解放,兩岸同胞的鮮血是流淌在一起的。 60多年來,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中國的崛起,被日本右翼勢力視為阻礙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眼中釘。他們把臺灣作為其戰略生命線,以“周邊有事”為名,列入日美《安保條約》適用范圍。他們覬覦我東海石油資源,侵占我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直到今年6月還有臺灣漁船在釣魚島附近被日本巡邏船撞沉,臺海巡署艦船趕往施救,竟遭日方阻攔。令人氣憤的是自稱“愛臺灣”的民進黨當局,在執政8年中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惡劣行徑,不僅視而不見,甚至放縱臺灣老“皇民化”分子前往東京,向設有侵華日軍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參拜”。對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他們或不慶祝或敷衍應付,對“抗日戰爭”四個大字諱莫如深,甚至順從日本人的說法稱為“終戰”。 在一個多月前,老“皇民”李登輝跑到琉球大放厥詞,公然抹殺明太祖派遣冊封統球王使節關于釣魚島的記錄,以及明朝將釣魚島列為中國領土的海圖等歷史事實,硬說“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無恥地聲稱:“釣魚島當然是屬于日本的”。臺獨分子的種種媚日行徑,是妄圖依靠正在從“政治大國”走向“軍事大國”的日本,對抗祖國大陸,以為其實現“獨立建國”撐腰打氣,保駕護航。而陳水扁一伙,只盤算個人和家族貪腐,對臺灣和臺胞利益置若罔聞。 但是在兩岸同胞的堅決反對下,今年臺灣政壇的政黨輪替,打破了臺獨分裂勢力實現“法理臺獨”的夢想,臺海局勢發生了積極地變化,兩岸關系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今年2月,胡主席在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會談時提出:“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10月10日馬英九先生在講話中也表示:雖然國際國內一些事件可能給兩岸帶來風險,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松綁的政策不應改變。兩岸存在的分歧雙方會運用智慧,共同擱置爭議…推動兩岸和平”。 我們相信,臺灣光復60多年來,西方和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反華勢力和臺灣島內的極端臺獨分子,妄圖扼制、分裂中國的種種圖謀,以及陳水扁為逃避罪行懲處而興風作浪,都必將同當年侵略中國、占領臺灣的日本軍國主義一樣,遭到可恥下場,以徹底失敗告終。(何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