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網4月3日消息 (記者 劉聰玲)4月3日,由15位在北京定居的老臺胞組成的“大陸老臺胞返鄉(xiāng)謁祖文化參訪團”搭乘兩岸直航包機,展開為期10天的返鄉(xiāng)省親與文化交流之旅。為此,臺灣著名律師許文彬律師撰文“喜迎彼岸春燕飛來”以示歡迎。全文如下:
大陸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組團一行二十三人由創(chuàng)會會長林麗韞女士率領,于四月三日來臺參訪。此團是由在北京的臺籍人士所組成,團員本身或其上代先祖早期自臺灣前往大陸定居;由于復雜的歷史因素,隔海相望,離鄉(xiāng)有約一甲子之久者。而今能在清明時節(jié)回到寶島故鄉(xiāng)尋根謁祖,體會中華文化在臺灣的扎根與發(fā)揚,從而增進兩岸的相互理解;值茲臺海情勢新局開展,實具有春燕飛來的時代象征意義。
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千載傳詠,斯情斯景,可謂古今相通。誠如大陸全國政協(xié)前副主席、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顧問、原籍臺灣彰化、今已八二高齡的張克輝在其著作《我的兩岸情》書中所寫:“我來自臺灣海峽的東岸,臺灣有我童年的夢幻、青年的憧憬,有親人的盼望。我來到臺灣海峽的西岸,大陸有我所追求的理想、熱愛的事業(yè),有同甘共苦的人民。我愛臺灣,我愛大陸。”由此可以見證,臺海兩岸牽系著血緣的、文化的精神紐帶,人們理當常來常往,在地球村里相扶相攜,以期共創(chuàng)雙贏,實現(xiàn)和平發(fā)展的目標。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三月十三日在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會議閉幕演說,用感性的語調表示,寶島臺灣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臺灣各地去走走、去接觸臺灣同胞”、“即使我走不動了,用爬的也要爬到臺灣去”。
咱們華人社會有句話說,見面三分情。臺海相隔六十載漫長歲月,對岸領導階層的跨海來訪,已非停留在空中放話階段,而今如何站到歷史的視野高度“相逢一笑泯恩仇”,實在值得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推動。尤其是在交通便利的考慮上,目前既已開放三通、直航,地理的障礙已經排除,剩下的恐怕只是心理的隔閡而已。
早在七年之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紀念“江八點”七周年座談會上講話,就宣稱:“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少數頑固的‘臺獨’份子是有區(qū)別的,我們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前來參觀訪問,增進了解。”其后,也確實有民進黨人士借著學術文化交流的名義,前往大陸參訪,對于雙方的溝通、理解,起了相當的良性作用。
當此世界金融海嘯洶涌之際,兩岸人民禍福休戚與共,正該發(fā)揮同為炎黃子孫的民族情誼,本諸同舟共濟的信念共渡難關。至于特殊歷史情境所遺留的問題,若能有彼此互訪、“見面三分情”的機會,都要好好地把握;相信假以時日,終有圓滿解決的一天。
李白詩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眼前正逢春暖花開、惠風和暢時節(jié),青山帆影,不正是海峽好景的生動寫照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