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不久前在臺北拜會并專訪了國民黨第一副主席、?;鶗麻L江丙坤。江副主席就兩岸關系發展的歷程、現狀與未來走向,以及對民進黨政治人物訪問大陸等,談了自己的看法?!吨袊u論》月刊七月號以《兩岸關系下一步怎么走——訪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2005年連胡會五大愿景是今天兩岸關系發展的起點
在談到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后兩岸關系的恢復和發展時,江丙坤說,“馬總統”是臺灣處理兩岸關系的操盤手,但是歸根究底,兩岸關系今天的發展,是從2005年“連胡會”開始的。他常常說,在關鍵的時刻、關鍵的人物做出正確的決定,會影響歷史、影響兩岸。
江丙坤說,早期是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與蔣經國先生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這兩位關鍵時刻的決定,是今天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以及臺商能夠參與其中最主要的源頭。這兩位領導人的正確決定,促成了兩岸的經貿交流,創造了今天大陸的經濟奇跡。
江丙坤說,后來的發展,問題出在臺灣這邊,包括戒急用忍,影響很大。他當時也在場,憑良心講,這對(臺商到)大陸投資影響不大,因為大陸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多限制;真正的影響是整個政府官員的心理,那段時間不敢再往前走。2000年民進黨執政,政策根本就是倒退了,造成臺灣今天的困境,影響臺灣的競爭力。
還好2005年的“連胡會”在關鍵的時刻做了正確的決定。這幾年的兩岸交流基本上沒有離開當時提出的五大愿景。這五大愿景也成為國民黨的政綱和馬英九的競選政見,后來進一步成為馬政府推動兩岸政策的依據。
也就是說,當年的“連胡會”是有其歷史定位的,沒有當時的起始,就沒有國民黨重返執政和今天兩岸關系的發展。馬英九兩岸關系的兩大政見,一是恢復兩會制度性協商,二是推動兩岸經貿關系正?;?。兩者有共同性:沒有制度性協商就很難推動經貿正?;?,因為必須要有制度性協商才可以簽署協議,簽署協議就變成兩岸經貿關系正?;拇蟛糠郑渲杏幸徊糠质桥_灣自己可以做的。
臺商對大陸的經濟發展有貢獻 對國民黨重返執政也有貢獻
在談到臺商對兩岸關系發展的貢獻時,江丙坤說,在?;?、海協還未恢復運作之前,即去年520之前,是靠兩黨的交流,從他第一次破冰之旅、“連胡會”,到以后在連主席帶領之下,有一年一度的國共論壇。他還另外創造了一個平臺,叫做臺商權益工作會談。
江丙坤說,兩黨領導人主持之下的國共論壇,討論將來應該解決的問題,包括目前可以解決的問題,像開放臺灣的農產品等。國共論壇的運作,對去年的“總統”大選是有幫助的,或者說,國共論壇的所作所為,絕對對去年國民黨重返執政有幫助。
江丙坤說,除了國共平臺,他還有另外一個平臺,即臺商權益工作會談。透過這個平臺,幫助臺商解決問題,包括政策面與個別面的問題。過去三、四年,這個平臺開了三次會,個別的訪問更多,他自己就去了大陸三十幾趟,去幫助臺商、鼓勵臺商。
此外,江丙坤說,還有一個糾紛的處理機制。這部分也幫助臺商重新認識國民黨,對國民黨的支持度大為增加。所以,從國共經貿論壇所帶來的臺灣民眾支持、大陸臺商支持,加上他透過臺商權益工作會談這個平臺對臺商的照顧,讓他們能夠全力支持,對國民黨重返執政有很大的貢獻。
江丙坤說,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之后,情況自然就不一樣了,因為很多事情必須要通過政府對政府協商,并達成協議。
但是,國共經貿論壇仍有其必要性,因為,第一,它可以變成先行者,針對將來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先做溝通,為后續兩會協商鋪平道路;第二,針對兩會要談的問題,可以藉此瞭解大陸的想法;第三,最重要的還是透過經貿論壇加強民間合作,因為兩會所進行的大部分是政府間的協商,服務交流雖然也是兩會的工作,但不能面面俱到,國共論壇可以扮演促進民間交流的角色。所以,兩會協商與國共平臺,有相輔相成的功能。
兩岸關系未來走向
郭偉峰社長問道:從各種民調來看,過去一年,民眾最滿意馬政府和國民黨的,是兩岸關系,兩岸關系是一個亮點。但是,兩岸關系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下一步怎么個走法?
對此,江丙坤說,應該穩扎穩打、不疾不徐,因為落實一個協議,要花很多時間。譬如說,一個航空協議談了三次,才有今天的規劃,但是三次之后,里頭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
同樣,開放大陸資金來臺,也只是個開始而已,里面還有很多后續的事情;大陸觀光客來臺,大家也擔心觀光品質好不好,不能讓大陸觀光客來了之后,以后都不敢或不想再來了。有人說,來臺灣不到阿里山是遺憾終生,來了之后終生遺憾。因此,任何事情還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個協議,做好每一個落實與執行,讓效果呈現,這才是關鍵。
第二個,還是有很多事情要解決。現在兩會第四次要談的問題,包括避免雙重課稅、農產品的檢疫檢驗、標準的共同認證。其他還有很多,例如投資保障、經貿糾紛的處理、智慧財產怎么保護、仿冒問題嚴重、臺商權益受損怎么辦,等等。
江丙坤說,應該先把兩岸的投資、貿易、交通有關的事情,一個一個處理好,讓兩岸間的經貿交流沒有任何障礙。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議。這對臺灣來說是關鍵協議。兩岸原來談好的就是“先經濟后政治”,所以還是先把經濟弄好,而且經濟才是關鍵;透過經濟,兩岸可以建立政治互信;透過經濟,兩岸的交流包括貿易往來、交通往來、人員往來,愈來愈順暢才是關鍵。落實協議、嘉惠兩岸人民、嘉惠兩岸的經濟才是關鍵。
所以,后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當然關鍵還是經濟之后,難免還要觸及到政治這一塊。而且事實上政治這一塊,有些事情不是透過兩會,很多事情大家透過管道,心中有一個瞭解就可以了。像參加WHO,里面有很多的運作,表面上很簡單,實際上要多次的溝通;像外交休兵,也不要有太多的運作,只要維持現狀,大家各自負責自己的,解決當地政府的需求,像這些都不需要兩會來協商。
江丙坤說,對于未來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也要有所規劃。比如說,這里面有很多的層次,有很多不同的團體,包括很多不同的政治、教育、經濟團體等,雙方應該要有默契。大家有互信的話,就不會有打壓的事情發生,而且是一步一步來,從簡單的先做。江丙坤說,最下層的最簡單,到了比較敏感的階層,當然就是困難的階層。因此,廣泛地培養出默契,對解決問題是很重要的。
對于比較長期的問題,包括和平協議,江丙坤認為這是馬英九下一任期的事情。因此,現階段應該要腳踏實地,落實好已簽好的協議,同時繼續往前努力排除兩岸投資、貿易、人員往來的各種障礙,讓民間的交流更為流暢。與此同時,也不要忘記兩岸的文化教育的交流,文化教育交流比經濟還重要。
充當白手套的經驗之談
對于擔任?;鶗亩麻L,從事兩岸交流協商的經驗,江丙坤謙稱,他只是個“白手套”?!鞍资痔住钡囊馑?,他是舞臺上的演者,真正寫劇本的不是他,導演也不是他,他只是表演。至于導演高明不高明,或者編劇者高明不高明、音樂怎么樣,都是看最后的結局。
所以,在最后的舞臺上,雖然由?;⒑f來表演,但是幕后有許多人在工作。比如說一項協議的達成,其實早就透過各種技術性協商,用?;f名義所搭的橋來討論;討論過程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大家各讓一步,最后都能達成協議。只能一步一步來,這次不滿意,說不定下次再補充,像航空協議就是如此。
江丙坤說,現在好的現象是,專家、官員都參與,因為這是涉及各自主管機關的事情。真正要完成協商,沒有專家、官員參與不行。當然,沒有海基海協平臺,談得再好也沒用。
不過,江丙坤也承認,現在兩岸談經濟事務,是他的專長,他過去的背景和訓練很有用。因為過去幾十年,他的工作與經濟有關,對經濟事務很清楚,過去臺灣很多的國際經貿談判,包括與美國談,與日本談,他都是參與者和主談者,因此,討論任何相關的議題,他都可以談得頭頭是道。
和平繁榮是我們的宿命使命
江丙坤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要讓兩岸的人民幸福。幸福就是要經濟發展,要繁榮,要和平。他常常說,這一生能為臺灣做的、與將來要為臺灣做的,就是讓下一代能夠安居樂業;安居一定要和平,緊張對經濟不利,戰爭更悲慘。
所以,兩岸一定要和平,這是兩岸共同的目標。繁榮要靠兩岸的經貿交流互補。我們的責任就是促使兩岸和平與繁榮,但是和平與繁榮是連體嬰,切不開。過去八年印證,沒有和平就沒有繁榮。推動和平發展是我們的宿命,也是使命。如果這樣思考,一個人的定位與思考邏輯就朝這個方向走了。
民進黨政治人物多到大陸走走看看 對民進黨、國民黨和兩岸關系都有助益
在談到對高雄市長陳菊等民進黨政治人物訪問大陸的看法時,江丙坤說,陳菊市長都去了,對民進黨有一些沖擊,對共產黨也有一些沖擊,但是對兩岸交流是好事,因為只要有人開頭,就能夠加強在野黨與大陸的交流,讓在野黨瞭解為什么今天國民黨要這么做。
江丙坤說,讓他們去看一看大陸的發展,看一看大陸民眾的想法、大陸領導人的想法,也許會讓他們不再故步自封,能夠看看不同的情景,也讓臺灣兩黨的距離愈來愈短。有人說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距離比兩岸的距離還要遠,希望將來兩黨的距離能夠靠近,這對在第一線從事兩岸交流協商的人員更好。
江丙坤還說,臺灣是個多元化的社會,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對共產黨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可以瞭解臺灣民眾不同的心態。同時,對民進黨也是好事,因為今天馬英九能贏得多數選票,其實跟兩岸政策有關。所以,國民兩黨最好是在兩岸政策上將來有共識,進行良性的競爭、而非意識形態的對抗。
江丙坤說,國民兩黨應該在財經政策、各種社會政策上進行競爭,而不是以兩岸意識形態為競爭,這樣子臺灣才能進步;臺灣陷入極端意識形態的話,會影響臺灣的競爭力;國民兩黨都有義務提升臺灣的競爭力。所以,他不只是贊成陳菊市長去,更希望將來“呂副總統”和更多的民進黨人去看一看,多瞭解多溝通,對將來兩黨訂定共同的兩岸政策會有幫助。因此,江丙坤說,希望民進黨有人繼續去大陸訪問、去瞭解對方,與對方多溝通,把民進黨的想法講出來,讓大陸也多聽聽民進黨的想法。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常務副董事長、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常務副總編輯陳耀桂、副總編輯羅祥喜、國際部主任潘星薇。
江丙坤小檔案:
1932年12月16日生于臺灣南投縣,祖籍福建;日本東京大學農經博士;曾任“中華民國”駐南非約翰內斯堡總領事館商務專員、駐南非大使館經濟參事,“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局長,“經濟部”常務次長、政務次長、“經濟部長”,“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董事長兼執行長,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立法院副院長”等;現為國民黨首席副主席,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