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所有中國人的汗水和想象都沒有白費”! “這塊土地必將成為一個值得棲息之地,一個我的國”! 當2009年10月1日上午10時的鐘聲敲響時,天安門—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建筑、這座中華民族偉大象征的建筑,再一次見證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壯舉——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在這里如期舉行。這是舉國上下關注的大事,也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看到那整齊的方隊如排山倒海;劃一的步伐似金戈鐵馬;嶄新的軍服因人爽颯,歡樂的海洋盛況空前時,每一位中華兒女臉上都寫滿自豪與喜悅,這不僅展現了人民軍隊威武、文明、勝利的良好形象,更是一幅充分融匯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小康和諧的精美畫卷。在描繪慶典盛況的同時,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在這同樣的節日里,來自兩個定居祖國大陸的臺胞家庭在不同的過節氛圍中的共同心聲。 “國慶,家不慶;月圓,人不圓”。當我們走進因心臟病復發剛剛過世幾天的福建平和定居臺胞李老先生家時,立刻感受到了與這普天同慶的節日氛圍截然不同的一種氣氛。雖然客廳里電視大屏幕上還是在直播著威武、雄壯的閱兵儀式,可是坐在電視機前的李老的兒女們卻個個臉色悲戚。在同李老兒女們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一個青年時期就遠離父母,到祖國大陸求學,乃至后來在大陸成家立業的臺灣學子的一份濃濃的愛國情懷。“從1952年到1999年的每一次閱兵慶典,爸爸一次也沒有錯過觀看。近一個多月來,爸爸最關注的也是國慶的慶典活動,和我們談論的話題幾乎都是有關于這個方面的。從1952年的步槍到1984年的19種新武器裝備,以及今年閱兵即將展示的新一代戰車、新型雷達和巡航導彈、國慶慶典的幾大看點等等,他說起來都是頭頭是道,令我們年輕人都自嘆不如。前幾天,當他得知臺灣的網絡媒體‘今日新聞網’與央視合作首次將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網絡電視臺’直播國慶閱兵儀式和聯歡活動時,還特意打電話告訴我們在臺灣的親人,讓他們一定要上網觀看。爸爸說了:‘我雖然從臺灣來,但我是看著新中國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對新中國有一種你們年青一代無法體會得到的情感,我已經老了,這次的閱兵慶典也許是我一生中能夠看到的最后一次了,我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不放過每一個瞬間,不留下一絲的遺憾。’沒想到,爸爸早也等、晚也盼,可最終還是沒能等到這一天……”說到這里,李老的兒女們已是淚流滿臉。我們終于明白在客廳正中間放置的一把空椅子的真正意圖了。此時此刻,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李老的兒女們靜靜地、認真地觀看著國慶慶典儀式,心中為這位對祖國充滿深情的老人默默的祈禱著:李老,一路走好! 也就在國慶節當天,定居在平和的老臺胞許彩儀老師家里卻出現了與李老家截然不同的歡樂場面。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喜字高高貼,許老師的孫女張婷選擇了國慶節這天喜結良緣。當我們走進許老師家時,一樣的閱兵電視畫面,伴隨著陣陣的歡聲笑語。新郎、新娘正和親朋好友一起觀看閱兵儀式。 “我們之所以選擇國慶結婚,不僅因為這是個好日子,更主要的是今年的國慶非同尋常,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新娘張婷這樣說道。當問及看了此次的閱兵儀式及群眾游行有何感想時,身為中學語文老師的她溫和又不失風趣地說:“我的血管里流的血一半是大陸的、一半是臺灣的,我是在大陸土生土長的新一代臺籍青年,雖說對祖國的感情或許還沒有長輩那一代真切,但我們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盡管有些人會將閱兵式稱為最大的‘國家秀’,但我更看重的是被閱者身上的精神品質。形象就是力量,我們的溫總理說過‘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相信作為這次濃縮了新中國60年輝煌歷史的閱兵和群眾游行,必將會讓這一信念在中華大地上激起更廣闊、更激動人心、更令人振奮的回音。” 不同的家庭遭遇,不同的悲歡離合,卻在相同的日子里,因共同的情懷,共同奏響一曲“我愛你,祖國!”的美妙樂章!(福建省平和縣臺聯 林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