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即今中山堂)舉行。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當時我受抗日根據地敵工部門派遣,正在河北省昌平縣清河鎮日偽綏靖軍軍官學校潛伏,準備將來從內部瓦解敵偽軍。那時的清河鎮在現在的北京市五環路以外,周圍都是農村。日偽軍校采取全封閉式管理,幾乎與世隔絕。日降后一切操課正常進行,但抗戰勝利的消息不脛而走,陸續傳來,日本駐校總教官直川大佐突然不再露面。10月7日夜,我八路軍在里應外合下襲擊了清河軍校,我則奉命繼續在那里潛伏,以待事態發展。
當時在北京的臺胞有近千人,據當時旅平臺灣同鄉會會長洪炎秋回憶:8月15日本宣布投降時,臺胞無不興高采烈,甚至痛哭流淚,當晚即自動集會慶祝。9月9日旅平臺灣同鄉會正式成立,立即要求日本駐軍釋放從臺灣強征來到華北和東北的軍夫和軍屬,約6000人,交給同鄉會收容,以便經天津轉送臺灣。當時旅平臺胞自動成立了醫師、教師等五個民眾團體,他們共同的心愿是:希望戰后協助政府當局,把臺灣建成全國的模范省。
1946年1月9日,旅平同鄉會在北京泰豐樓飯莊招開記者會,會長梁永祿先生在講話中說:我是在臺中開業的醫師,生活條件不錯,但不能忍受日本人的欺壓,就在1938年帶著老婆和三個孩子于9月24日來到北平。到達時是午夜兩點,沒有人來接,但踏上祖國的土地真是心花怒放!梁先生指著13歲的女兒梁月心說:她現在西單宏廟小學念書,成績名列前茅。但我在北大附屬醫院工作的上級是日本人,因為我這個臺灣人的孩子不上日本小學,就對我產生懷疑,最后迫使我退出北大醫院。我寧愿自己受點苦,也不愿傷害第二代子女中國人的自尊心。在紀念臺灣光復時我重提這些事,是要說明當年老一輩臺胞,有著多么深厚的愛國愛鄉之心,這是我們后輩都應當了解和永遠不能忘記的。
每當紀念光復節,都會讓我們重溫臺灣淪喪的歷史教訓。甲午戰敗割臺,是鴉片戰爭后百年國恥的重大事件,臺灣光復全國熱烈歡慶,就是因為祖國寶島被日本割據,使國家蒙羞,使臺胞受難達半個世紀之久。主要的教訓就是:國弱必受欺,落后就只能挨打。百多年來中國的志士仁人為強國富民,流血犧牲,艱苦奮斗,這個心愿直到1949年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才最終得以實現。
建國60年來,前30年進行艱巨地社會改造和大規模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但接踵而來一個又一個政治運動“大折騰”,擾亂了人們的思想和建設步伐,耽誤了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崛起的寶貴時機。后30年,在我黨第二、三代領袖領導下,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迅速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的經濟總量現己名列世界前三位;近年來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由于我政府應對得當,我國的損失較小,回穩迅速;今年的GDP成長率可達9%;國慶閱兵,在我自行研發的52種武器中,最受矚目的是打航母的“殺手锏”東風21-C型導彈和射程達1萬3千公里的東風31-A型遠程導彈。如果能再順利通過后10年的“戰略機遇期”,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就勝利在望了。但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使我們面臨著極其復雜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威脅論”和“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臺獨、藏獨、疆獨的動亂不斷,我國周邊也不太平安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不受干擾,堅定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政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不要忘記小平同志在世時,常常講的那28個字,尤其是“韜光養晦”、“善于守拙”和“決不當頭”這三句話,應當成為我們處理對外事務時牢記的座右銘。
關于60年來我們念念不忘的祖國統一問題,對我們定居大陸的臺胞來說,必須真正理解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陳水扁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由,向“美國軍事上訴法庭”請愿,自稱是“美國軍政府的臺灣代理人”,要求把他的案子轉移到“美國軍事法庭”審理。這不是什么“瘋話”或“笑話”,美國有關當局僅以“對臺灣無管轄權”一句話應對了事,保留了對《舊金山和約》關于臺灣定位、美在臺有無所謂“軍政府”、臺灣領導人是不是美國代理人等這些重大原則問題的詮釋空間。最近關于美國要插手兩岸和談之說又甚囂塵上,馬英九也通過所謂“國安高層”釋出:“國際社會的理解”是兩岸政治談判的三大條件之一。這再次說明,兩岸統一存在著重大的國際背景障礙,兩岸的最終統一和大陸臺胞的自由返鄉,還需要我們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努力和耐心地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