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臺胞終于回到久違的家鄉(攝影/林國武)
4月3日,桃園機場。等待的人群。
當第二批 “大陸老臺胞返鄉謁祖文化參訪團”福建團一行8人走出臺灣桃園機場的時候,受到臺灣鄉親的熱烈歡迎。
參訪團的團員中,年紀最大的84歲,最年輕的也有65歲,他們都是因種種原因離開臺灣回到大陸生活的臺胞。臺灣,對他們而言是久違的故鄉,他們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回到臺灣的。
老臺胞參訪團拜會海基會(攝影/林國武)
“終于回家了”。回到故鄉,老臺胞興奮得像孩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愿望和期待。
5日開始,參訪團從臺北出發,他們一路南下,聽聽家鄉話、見見家鄉人,感受濃濃的鄉情。 親戚朋友紛紛趕往酒店與老臺胞相聚,親人相見有說不完的話。
楊玉輝,曾任福建省臺聯會長、福建臺盟副主委等職,現任福建省臺聯顧問,是此次參訪團中年齡最大的。在去臺的途中他說:六十多年前,我從基隆坐船到上海花了兩天半的時間,九十年代,我從福州繞道香港(辦手續)到臺灣,最快也要三天,甚至要五、六天,如今坐飛機從福州到臺灣只要一個多鐘頭,他很想看到只要半個多鐘頭就可到達臺灣的那一天。由于身體原因,無法回家祭祖,他就約了親朋好友到酒店見面敘舊。當得知哥哥生病住院時,就馬上把隨身攜帶的一萬元臺幣委托他人送給哥哥。
林木是福建臺聯的創會副會長之一,現任福建省臺聯顧問。62年前,他是從基隆離開故土臺灣,當時沒有想到今后怎么樣,只是為了“白色恐怖”而逃亡的,此次攜帶夫人回家謁祖并拜會親朋好友。四日清晨,夫婦倆在家人的陪同下,早早地來到臺北三芝鄉的白沙灣墓園來祭拜父親,這是他第一次攜帶夫人來祭拜父親。他說這天天氣很好,天空出現了霞光,是自然現象,但又覺得是父親在天之靈有感應,知道在大陸的兒子、兒媳來看望他,也許是他的這份孝心感動了天公。
老臺胞石宏耀夫婦(右二人)與闊別62年的表哥相會(攝影/林國武)
石宏耀,曾任福建省臺聯副會長等職、現任福建省臺聯顧問。7歲就離開臺灣,前往祖國大陸居住,是此次參訪團福建團成員中唯一沒回來過臺灣的,家鄉就是家鄉,一回來就特別親切。出發前他說:“從福州到臺灣只有半個鐘頭的航程,可他足足等了62年”。 一到臺灣就馬上與表哥電話聯系約好見面時間,他說對表哥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10日上午,有一對耄耋老人在高雄的蓮花池公園門口焦急地在等待著……,當參訪團的車一停下,石宏耀一眼就認出是表哥,馬上下車一個箭步沖上去,一句“表哥”、“表弟”,兩位老人用那雙含著淚水眼睛相互望著,兩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誰都不愿意松開,此時他倆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為了這一刻,他們足足等了62年。
曾金鳳,曾任三明市政協副主席、福建省臺聯副會長等職。父親是臺北人,她卻是出生在廈門。小時候父母親把她留在外婆家,到了九十年代才回臺灣探過一次親,鄉親的熱情款待讓她至今難忘。這次回家,除謁祖外,還要看看自己耄耋之年的老母親,為了盡一份孝道,她早早地拿出八千元人民幣換成臺幣,一回到家就把換好的臺幣送給母親,母親再三婉拒說:“這些錢放在你那邊是很大的,你留著自己花吧”。曾金鳳說:“媽媽,您有所不知,我們大陸那邊現在都很好了,百姓也都富起來了,我們也都有錢了,這錢還是媽媽您留著花吧”。經過在臺灣弟弟們的勸說,媽媽才勉強把錢收下。
參訪團在島內開展為期十天的尋根謁祖和文化參訪活動,行程從北至南,先后參訪臺北故宮、臺北101大樓、霧峰林家、鄭成功紀念館、鹿港民俗文物館(辜振甫故居)、中臺禪寺、日月潭等人文自然景觀以及明臺高級中學、秀傳紀念醫院、博正醫院等。拜會了新竹大窩口促進會、南投縣政府、臺南教師會、高雄議會、以及海基會等。游覽了臺灣最南端景點墾丁海濱風景區。
淺淺的海峽隔阻了兩岸半個多世紀,春天的腳步是無法阻擋的,骨肉親情是無法割斷的。相信只要本著尊重歷史和正視現實的寬容態度,只要繼續擴大兩岸間的友好交流,兩岸的互動融合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圖/文 福建省臺聯 林國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