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已成為雙方互補互利、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兩岸民間的交流交往則已成為兩岸同胞溝通感情、加深了解的重要紐帶。兩岸交流的發展,處處印證了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所說的:“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臺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正因為兩岸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幾十年來大陸方面始終不遺余力地推動兩岸交流,助其拓寬領域、提升層次、豐富內容。晉江市委高度重視臺胞工作,把臺胞入臺探親交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撥專款支持老臺胞入臺探親。
今年6月1日至6日組織54人臺胞入臺探親后,在臺灣引起強烈反響,如老臺胞施先生帶著希望去臺灣走一走,可沒想到這次一共見到了30多位親人,真是一家人的大聚會,水乳交融、熱鬧非凡。施先生的父親是被日本兵打死的,由于時間關系來不及去查。在臺南同鄉會的幫助下,本人到臺南市公安局去查戶口,查到本人的戶口,并向臺南市公安局提出要回老家臺灣定居申請,經臺南公安局審核后把施丁溪的要求和材料送到出入境處,等待答復;他很驕傲對臺灣人說,“我兒子是在大陸經商,女兒在大陸政府工作,我不會因為小家而放棄了對祖國的貢獻,臺灣是我的故鄉,大陸也同樣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只是想念我在臺灣的親人才想過來臺灣生活一段時間“;“我是臺灣人,回家是我的夢想,希望能園我的夢”。
今年6月至今已近半年了,施先生在臺灣的親人不斷的通過電話與他聯系,也從臺灣來了三個團10多人,臺灣臺南同鄉會也為他積極的爭取入臺定居做了大量工作,他一見人就笑說:我很高興,回臺灣老家見了30多位親人,還去游臺灣島,臺南同鄉會在為我入臺定居作努力,“我是臺灣人,回家是我夢想”。
在“臺胞探親潮”中,類似施先生和親人闊別60年再相逢的動人情景還很多。對于第一代老臺胞來說,家鄉是她們魂牽夢繞的地方,但卻由于人為的阻隔、“條件”的限制,一直等到兩鬢斑白,花甲暮年。親人相聚、骨肉團圓、回家鄉故土這樣曲折、難行,真是人世間的悲哀。半個世紀生死離別的悲劇活生生地向世人展示了兩岸不幸分離的辛酸歷史。“悲劇不能再延續,家人一定要團聚,祖國一定要統一”,這是晉江臺胞和去臺人員眷屬的共同心聲。
通過交流擴大人員往來,更多的是飽含著大陸對臺灣同胞的深情厚誼,有力地促進了兩岸交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機制,使兩岸交流合作得到升華,讓資金、人員、信息等資源在兩岸間流動順暢。發揮泉州固有優勢,推動泉臺工貿合作,構建大平臺,促進大交流。 “建設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海西建設是根本。只有讓臺灣同胞通過海西建設看到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感受到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實惠和榮耀,才能進一步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從而顯現黨的對臺方針政策的巨大影響力。(福建省晉江市臺聯 詹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