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沈瑲藤和他的產品 葉勁光/攝影
沈瑲藤,臺灣云林人,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雖年已58歲,卻十分精神,身材高大魁梧,說話聽起來鏗鏘有力,豪爽的性格,能給人以氣魄和魅力。
臺灣畜牧業的資深人士
沈瑲藤在臺灣長期從事畜牧污染防治、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工作,先后擔任臺灣畜牧事業發展協會總干事、臺灣事業廢棄物處理設備利用合作社總經理、臺灣農業永匯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2003年,當選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在這些社會團體中一干就是21年。他的工作有益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廣泛接觸農民,做好培訓,朋友們介紹他時總是說,臺灣畜牧業80%以上的人都認識沈瑲藤,是臺灣畜牧業一位資深人士。
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是一家在臺灣有影響的組織, 沈瑲藤擔任董事長后,工作又邁上了新的臺階。他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行銷工作,辦理農特產品展售,特別是兩岸交流成果顯著。在農業畜牧廢水及飲用水檢驗認證,每年約有6000件實績,現在進行籌設農業蔬果、水畜產品藥物殘留檢驗。開展畜牧無害化處理設備整場輸出,籌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處理場。指導農民教育訓練,第二專長訓練、農民專業技術培育,輔導動物運送人員考照2400余人通過考取證書,輔導水污染放置處理,乙級技術士考照工作取得國家證書1000余人。
沈瑲藤領導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這幾年所做的工作受到臺灣畜牧界人士的嘖嘖稱贊。
引進臺灣先進的農林技術
進入新世紀,沈瑲藤把眼光重點放到大陸,積極推動兩岸的農業合作與交流。他想將臺灣最好的農業產品與大陸做交流,促進兩岸的農業共同發展。這幾年,沈瑲藤頻繁往來三明,不斷對三明增加了解,三明舉辦林業博覽會、海峽畜牧博覽會、明臺鄉鎮合作發展交流會等,他都積極參加,前來展示臺灣優良的農業產品。在三明的考察過程中,他看中了沙縣金古園工業開發區,決定與集辰復合肥有限公司合資創辦集辰(福建)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臺灣先進的農林機械產品。2010年在廈門“9.8”投資貿洽會上,沈瑲藤代表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與沙縣正式簽約。項目迅速啟動,同年12月5日奠基、12月8日動工建設,至2011年5月底基本建成,用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進展速度之快,連沈瑲藤自己都難以意料。
該項目占地面積201畝,總投資3.1億元,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閩臺農業機械合作項目, 引進了臺灣先進技術、先進設備、新研發試驗模式,生產組裝安全性高、性能優越、適用范圍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前已經建成臺灣農業機械展示中心、生物菌種實驗室、臺灣農機試驗室等,辦公樓主體、科研樓、展示樓裝修均已完工,生產設備正在進行安裝調試。主要生產齒合式單軌輸送車、中耕管理機和多功能插秧機等各類農業機械。預計年內可實現投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可生產和組裝各種臺灣先進農業機械設備5萬臺(套),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生產新型農用復合肥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共計可創利稅6000萬元以上,解決勞動力就業300余人。
沈瑲藤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他認為項目引進臺灣農林機械新技術,生產旨在適合大陸丘陵地形特點的產品。比如齒合式單軌輸送車就可以廣泛運用于坡度較陡的果園、茶山,以及毛竹山的生產,通過它來運送肥料、農產品等,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大陸鼓勵農民購置農機,農機消費逐年升溫;目前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機消費市場有很大潛力。
注重環保 推行資源循環利用
沈瑲藤致力于發展無公害畜產品,促進肉牛、肉羊、生豬、家禽等產業的發展。在三明生產經營過程中,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環保中,如何搞好畜牧環保,是他致力研究的課題,他的公司生產的草繩機,改變了傳統處理稻草方法。以往稻草收割以后,農民一把火把他燒掉,有了草繩機,稻草就可以變廢為寶。生產的多種大中型農機,整個過程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生產,不對環境產生影響。農業機械大面積推廣后,可有效達到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的目的,適宜在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河南、河北、安徽、福建等重點區域推廣。他與我市的農業部門密切合作,制定了系列畜禽養殖業合作發展規劃。他認為,臺灣畜禽養殖業現代程度較高,明臺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借鑒,促進共同發展,希望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能與我市有關方面就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
加大與大學合作力度,提高技術含量,引進國際領先產品,是沈瑲藤的杰作。最近,他連續辦了兩件事,一是投資400多萬元與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及臺灣祥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益生菌酵素生產實驗室及沼氣生物濾床脫硫實驗室,研制生產畜牧場無害化高速處理成為高端有機肥、發酵農業廢棄物成為有機肥的益生菌酵素,將沼氣生物濾床脫硫后用于發電等,這項沼氣生物脫硫設備是全球最廉價而有效的,脫硫技術超越歐美先進國家。二是投資420萬元與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合作成立現代農業機械實驗室,為現代化農機企業提供產業孵化平臺,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機產業的整體水平。今后將依托以上實驗室,把該項目打造成集明臺農業研發、資訊、配送、培訓為一體的專業基地。
他十分滿意沙縣的投資環境,他說,沙縣金古工業園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已成為金屬深加工特色園區,企業生產農機所需材料可就地選取,將大大節約生產成本,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他會盡可能地多宣傳推介三明,讓更多的臺灣同胞選擇在三明投資興業。”
奔波于海峽兩岸
2011年11月16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來自阿根廷、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地的展團,將展示各自最精美的食品、葡萄酒等進口食品,臺灣展會是最大的地區展團。臺灣參展的產品主打農業科技健康食品品牌,米粒飽滿顏色澄黃誘人的黃金米、香Q晶瑩剔透的臺灣好米、經120天日曬的實用而大氣的臺灣頂級醬油禮盒等農業科技健康食品,都是臺灣展位上的明星。組織臺灣參展團的就是沈瑲藤先生。作為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他總是把臺灣最先進的農業產品介紹到大陸,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福建省畜禽專業合作社、廈門農業培訓中心經常舉辦兩岸農業研討會,特別是廈門農業培訓中心作為兩岸農業交流的重要平臺,每月舉辦一期,負責培訓大陸的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等農業人, 沈瑲藤經常應邀前來授課,他的講課善于結合實際,深入分析兩岸農業的特點,提出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很受學員歡迎。
一位學員聽完沈瑲藤先生作的《臺灣合作社的功能、現況與展望》報告后,深有體會地說,兩岸農業發展共同政策下,大陸與臺灣的農業發展相比之下,很顯然大陸差的太遠了。導致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臺灣比大陸更重視農產品的質量,重視食品安全。合作社想發展好,必須要做到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要靠科技來提高生產質量,進行種的改良、病蟲害控制,農藥的施用量要控制在安全用量的范圍之內,努力做到不殘留,做到保質。同時要改善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及時間運用效率,充分利用人的本能,提高產量,做到保量。
在兩岸的各項交流交往中,沈瑲藤就一直為兩岸的和諧發展做出努力,尤為熱心于兩岸民間的經貿交流,奔波于兩岸間,為兩岸的經貿交流牽線搭橋。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臺灣農畜發展基金會舉辦了50多項兩岸文化經貿交流活動,基金會近40次邀請和接待大陸赴臺訪問交流的農業界、經濟界、文化界的訪問團,使之成為最受大陸畜牧界歡迎的臺灣知名人士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成功者,一位具有雄厚實力的企業家,一位熱心服務的慈善家。是的,近年來他的事業發展了,規模壯大了,事業步入了豐收階段。他說一個人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重要注重社會效益。他眾多的事跡有目共睹,然而他卻一直保持一種低調,保持一種謙讓,沒有常人印象中的財大氣粗,亦沒有大家所謂的盛氣凌人;相反,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談笑風生,臉上有一種成功的自信,始終是善意的微笑,體現出一種寬容大度、豪爽耿直。(三明市臺聯 葉勁光)2011年11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