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陳能堂是臺灣臺南市人,從2006年來到福建省南靖山城鎮湯坑村,歷經創業的艱辛,實現了從“豬司令”到“雞司令”的華麗轉身,如今經營著一家蛋雞養殖場,每天享受在養雞的快樂中,被當地的群眾親切地稱為“雞司令”。
2006年,在臺灣從事了20多年建筑行業的陳能堂有意改行,幾經考察,他發現南靖的生態優美,許多地方與臺灣相通,又是自己祖地。臺商陳能堂說南靖等于是我們的故鄉,所以回歸祖國。大陸跟臺灣都是兄弟,大家都是血脈流傳,來到這里什么都通。于是,他毅然投資600多萬元在山城鎮湯坑村建了一家生豬養殖場。正當他的“豬司令”做得順風順水時,2009年,為保護九龍江流域水環境,他忍痛關掉了苦心經營的生豬養殖場。
臺商陳能堂說:“我那時候心情都亂掉,要荒廢了,再靜下來慢慢的思考,一定不要回去臺灣被人家笑,一定要在這里打拼成功回臺灣。”隨后,陳能堂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發現整個漳州市場上對雞蛋的需求量很大,于是他開始謀劃起在南靖的第二次創業,進軍養蛋雞行業。
陳能堂先后到福清、廣東等地的十幾家蛋雞養殖農場“取經”,通過跟別人的交流學習和自己刻苦鉆研,陳能堂漸漸熟悉了蛋雞的養殖技術。2010年5月,陳能堂“重振旗鼓”投資200多萬元,因地制宜將生豬養殖場改建成蛋雞養殖場,并從外地引進了優質的蛋雞品種和先進的養殖設備,開始了養雞生涯。
臺商陳能堂:“遇到困難就是解決,你既然從外面來到這里,從臺灣回來到這晨,你不要有那種思維“后悔”兩個字。敢拼就是人要有意志力。遇到事情就一定要解決,不要怕辛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敢拼就會贏”!陳能堂創辦的高群養殖場效益漸顯,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雞司令”,目前,雞場存欄蛋雞達30000多只,每天產蛋近2000斤,每天收入近9000元。
臺商陳能堂說:“有錢不快樂的很多,但是我們要做我們喜歡的事,我快樂的生活就是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來看雞,幫工人養雞,每天過得比以前還要快樂。”
陳能堂自豪地說,他的蛋雞從小到大喂養的飼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沒有添加任何抗生素。他表示,現在兩岸的政策這么好,下一步將擴大養殖場規模,將自己的有機蛋“發揚光大”。(南靖縣臺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