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靖南坑鎮申野農場的半山腰上,臺商林岐舟正忙著和工人一起給還未成熟的臺灣茂谷柑套袋,以減少病蟲危害。明年春天,這批茂谷柑成熟上市后,將銷售到廈門、漳州等地,給他帶來一筆不小的收益。
今年,是林岐舟從臺灣到南靖創業的第20個年頭。從25歲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到如今成熟穩重的農場主,申野二十年,傾注了林岐舟太多的心血。
“我一直都認為其實申野農場才7歲,前面13年都是在磕磕碰碰中摸索。”林岐舟所言非虛。1993年,出生在臺灣宜蘭縣的他第一次隨家人回祖籍地南靖南高村尋根謁祖。熟悉的語言、風俗讓他有了家的感覺。再加上當時土地、勞動力較為廉價,自然環境優越。林岐舟毅然決定,把根扎在南靖,發展臺灣高優農業。
然而發展農業風險高、見效慢,幾年的辛苦耕耘也可能化為泡影。1994年,林岐舟投資100多萬元,在南坑鎮承包了400多畝山地,創辦起申野農場,主要種植臺灣及本地優良品種水果。可是剛起步沒幾年,種下的1萬多棵青橄欖,產量低、效益差。1600多株本地蘆柑,在柑橘黃龍病重創下全軍覆沒。一盆盆“冷水”幾乎快澆滅了林岐舟創業的熱情。
“當時真的很想一走了之,覺得在南靖沒希望了。”直到他意外地發現,從臺灣引種的100多株茂谷柑竟未受天災影響,頑強地存活下來。
臺灣茂谷柑皮薄汁多,味道香甜,比其他柑橘晚熟約3個月,市場前景可觀。林岐舟如獲至寶,用心培育存活下來的這些果樹。2006年,茂谷柑結出了500多公斤柑橘。林岐舟興奮不已,將這些柑橘帶到福州、廈門等地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沒想到當時銷路非常好,市場價一斤15元,是普通柑橘的5倍。”2007年,林岐舟擴種20多畝共700多棵茂谷柑,年產量兩萬多斤,每年可為他帶來幾十萬元的收入,申野農場浴火重生。
2008年,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后,到南靖土樓觀光的游客日益增多。在南靖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林岐舟將位于通往土樓必經之路的申野農場,轉型升級為經營兩岸特色商品和水果的臺灣休閑館,過往的游客都可以在品嘗臺灣水果的同時了解土樓文化。
“節假日每天到這里休閑的游客有500多人,平時也有200多人。”如今,只要有客人來,林岐舟都會泡上一杯酸甜可口的臺灣四季檸檬水,自豪地介紹起這種市場“新寵”。多年的經驗累積,讓他對南靖的發展環境信心十足。接下來,他還準備繼續深化發展臺灣高優水果,把臺灣茂谷柑和臺灣四季檸檬擴種至各3000棵,逐步把申野農場打造成南靖的一張“臺味名片”。
“你要永遠記得你是從哪里過來的。”事業有成的林岐舟沒有忘記每年清明祭祖時長輩的叮囑。20年來,他堅持每年都給家鄉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每個月都雇專人打掃宗祠,時常回南高村探訪宗親,回饋故里。“二十年來,我一直在南靖。十年后,我還會在這里。”林岐舟動情地說。(南靖縣臺聯 嚴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