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茶葉推廣委員會主席、臺北市觀護協會理事長,李金英女在三明(葉勁光 攝影)
(文/圖 葉勁光)“認識三明,確實是一種緣分,從第一次進入三明后,就決定留在這里,投資興業”,這是臺商李金英初次見面時說的話。 作為臺灣茶葉推廣委員會主席、臺北市觀護協會理事長,李金英女士在臺灣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她告訴我,她在臺灣的家就住在臺北101大廈旁邊,臺北的幾家店面都在附近,除了經營茶葉外,還有就是藝術品,經營的時間相當長,客戶遍及臺灣島內,不乏一些島內知名人士,在美國、泰國、越南、巴布新幾內亞等地都有她的產業,每年都要來回奔波于世界各地。
臺灣經營的成功經驗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本錢、本事、本尊,即首先要有足夠的資金,有錢才有膽,才不會有太大壓力;商店一定要有內容、有好的產品,才能創造一定的“門檻”,不會很快被別人抄襲走,事業才能可大可久,成為永續經營的品牌。 她很早就向往大陸,想在大陸再開辟出一片天地,為此,她走訪了大陸不少地方。2008年11月6日,三明舉辦林業博覽會,應一位朋友的邀請,她帶來了臺灣高山茶前來展銷,她很快發現,盡管三明是茶葉產區,但對于來自臺灣的高山茶,三明市民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前來咨詢的客人滿多的,很多人知道的只是阿里山,凍頂烏龍就不知道了,就同等價位的茶葉來說,因為運輸、過境等原因,商品成本高,利潤薄。經過市場調查,她決定在三明市區開一家店,經營臺灣的高山茶為主,兼經營臺灣其他食品,作為在大陸投資的第一個點,然后再逐漸拓展。
很快,她就在三明列東最繁華地段陽光城二樓租了一家店面,不到半年時間,店鋪就開張了,裝修得豪華氣派,店堂內醒目的位置上掛著大幅李金英與連戰、吳伯雄等臺灣政界知名人士的合影照片,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得當,美觀大方,店內擺著多張頗具特色的茶具、茶桌,還有一幅幅具水平的油畫,給人的感覺就是文化品味濃,店內擺滿了臺灣茶葉,竟然還有在臺灣多次得獎的名牌茶葉,就像臺灣小型茶葉博物館一樣,茶葉品種相當豐富,還專門設了一間擺臺灣食品,臺灣著名的食品鳳梨酥、太陽餅等都可以看到,鳳梨酥是我最喜歡的臺灣食品,嬌姿香嫩,嘗之口舌酥軟,如逢美人,膚色黃中泛金,觸之松脆,入口易化,不黏尊齒,甜度適心,有「餡香甜不膩、皮酥綿爽口」之覺。堂內醒她習慣與顧客隨意聊聊天,東一句西一句的,了解本地的民俗風情。許多曾經來消費的顧客成了她的好朋友,成了很鐵的回頭客。李金英告訴我,“這些貨物都是從臺灣帶過來的,都是貨真價實、原汁原味的臺灣土特產,銷售臺灣原裝食品,就是我們店的特色。”李金英自信地說道,體現出一種在商場打拼多年后的沉著與淡定。
談起高山茶,李金英娓娓道來,高山茶即位于海拔1000半以上的茶園所生產的半球型包種茶,現今主要產地為臺灣南投和嘉義內海拔1000~1300半的新興茶區,由于高山氣候冷涼,早晚皆可被云霧籠罩,且平均日照短,可降低茶樹芽葉中所含茶素類等苦澀成分,并提高茶葉中所含的茶胺酸及可溶氮等以人體有益的成分;且高山茶外觀為球狀卷曲、呈青褐色,泡出的茶湯為金黃色,加上清新的香氣及韻味十足,滋味甘醇與耐沖泡的特性,使高山茶相當受到大家喜愛。
李金英的顧客群主要是針對大中型企業的老板,為成功的商務人士提供便利的休閑場所。對于這一點,李金英看得很遠,她認為,其實開店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在于賺到多少錢,有時候它也是一種精致的、高尚的生活品質的倡導和時尚的流行文化元素的追尋。她不在意自己的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一門心思放在獨特的經營文化建設上。她用獨特的經營理念來打理她的店,不管你買不買東西,只要你一踏進她的店門,你就可以享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她那特有的茶香,親切而溫和,讓人有一種兩岸一家親的感覺。店員們會為客人介紹臺灣茶葉的歷史、逸聞趣事等相關情況,讓客人們既一飽口福又領略了臺灣的飲食文化,身心愉悅、一舉兩得。她說,重要的是讓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當然,客戶群剛開始建立,還需要一段過程,她是有信心的。
李金英認為,大陸人口多,人情關系和諧,送禮愛送健康,茶葉是最佳選擇。而且,禮盒包裝也有一定講究。在秉承臺灣人環保的觀念下,李金英在設計包裝禮盒上下工夫,不僅盡可能做到外觀好看符合當地人需求,用的又都是環保材料,提倡保護環境。
李金英說:“我們女同胞要自立自強,憑自己的能力開創事業,奮發進取、永不言敗。”盡管如此,她并不喜歡“女強人”這個稱謂,她認為如果要成為“女強人”可能會太孤獨、太辛苦;而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在開創事業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溫暖的茶香、真誠的微笑,在不認識的人眼中,她僅是一位溫婉的女子,但每次見到李金英,總能感受到她淡淡的微笑中包含著堅強,優雅的舉止中隱藏著雄心壯志。從她的眼神里,我們分明看到了這份執著和堅毅。
雖然李金英來到三明只有一年多,但她的經營理念、好口碑卻在朋友圈中口耳相傳。在三明的臺商朋友們也常常來這里串門,他們笑說,這里也是他們的一個溫馨的家。(三明市臺聯 葉勁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