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臺商黃文廣在南靖創辦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年可創產值1500萬元,成為福建省最大的杏鮑菇生產企業。菇業發展順暢,本來認為只要安安穩穩把菇種好的黃文廣卻被福建土樓申遺成功“打亂了計劃”。南靖現有土樓15000多座,福建土樓申遺后,到南靖參觀土樓的游客與日俱增。“人潮就是錢潮!”看到每天家門口川流不息的旅游車,黃文廣動起了心思,就把臺灣古坑咖啡苗帶到南靖南坑試種。沒想到苗壯葉茂,一舉成功,就這樣天綠咖啡文化觀光園應運而生了。
有幸成為接受胡總書記看望的10位臺商代表之一,黃文廣特地把他們與胡總書記的合影制作成巨幅照片,掛在咖啡園的百年楓香樹下。他說:“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榮耀的一件事!”正是這份榮耀,黃文廣更堅定了扎根南靖的決心:以目前300畝的咖啡園為基礎,進一步擴大規模,種植薰衣草,開辟露營區,要把它做得像土樓一樣出名。
與黃文廣一樣激情滿懷的是漳州市臺商協會副會長、南靖縣臺商聯誼會會長、南靖中祥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及銘。他說:“今年春節前夕,胡總書記來閩視察,首站就到漳州看望臺商,令廣大臺商歡欣鼓舞!”1992年初,彭及銘和幾位臺灣朋友投資250萬美元,在南靖縣城創辦中祥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婚紗禮服、舞臺服裝、內衣裝飾、高級窗簾等布料。如今,產品暢銷,企業紅火。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智能化的紡織機在女工操控下正源源不斷地編織出潔白細膩的紗布。彭及銘說,土樓已成為公司產品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持續改善的投資環境,也讓許多臺商“摩拳擦掌”。為了配套土樓旅游,南靖縣先后投入10億元建設土樓旅游十大工程,其中投資3億多元建設了山梅旅游公路,大大縮短了旅游行程。同時還出臺20條旅游優惠政策,吸引20多家星級酒店、休閑度假項目落戶南靖。
“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土樓)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要用好福建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對臺旅游區位優勢,打造好‘海峽旅游’這一品牌,努力建設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胡錦濤來閩來漳視察,以及對福建土樓與旅游的肯定和期望,給南靖土樓旅游帶來巨大的推動效應。在前兩年高位增長的情況下,今年前四個月,南靖縣接待國內外游客達54.95萬人次,比增62.28%;創旅游收入19600萬元,比增101.27%。土樓游客如織,聲名遠揚,臺商紛紛搶抓商機,打起土樓“主意”的臺企越來越多。
順著蜿蜒的山梅公路,車子在土樓和山林間穿行,遠遠便能看見“申野休閑農莊”的巨大招牌。走進農莊,映入眼簾是日月潭等臺灣名勝古跡的巨幅照片和林林總總的臺灣特產。農莊主管張森林熱情地邀請來賓在古香古色的茶幾前坐下,并拿出他們自己種的臺灣木瓜請大家品嘗。張森林告訴我們,老板林歧舟正是看到這里巨大的人流帶來的商機才決定投建農莊的。
林歧舟幾年前就在南靖種植臺灣水果,在南坑已有一個2000多畝的種植基地。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后,他看到南靖土樓的游客日益增多,就在通往土樓的山梅公路邊買下幾百畝地,開了一家臺灣館,經營起臺灣風味食品。農莊于去年11月正式開業,如今這個種滿觀賞樹、擁有一方池塘的臺灣館,已成為土樓游客一個休閑和垂釣的好去處。張森林說,林歧舟先生還有一個計劃,就是要把種植基地向觀光果園發展,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
徐進盛是臺灣著名的“徐家班”蘭花生產銷售商,到南靖種養蘭花已有好多年了。在芊藝蘭園坊,徐進盛告訴記者,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后,他的生意更紅火了,蘭苗、蘭花供不應求。于是,他乘機再次增資,創建了“百畝蘭花生產示范園”。他說,世遺土樓是個金招牌,肯定會給蘭花銷售帶來無限商機。
雖然不在通往土樓山梅公路這一“黃金地段”上,臺企龍之味食品和亞細亞食品也巧妙地搭上了土樓的“便車”,那就是讓產品“穿”上土樓的“外衣”,借助“世遺”品牌提升產品的知名度。走進龍之味大門,只見辦公樓前的對聯氣勢恢宏:“龍之傳統調和山珍海味精華是上大夫必聞香下馬,味重道地釀造瓊漿玉液妙品惟士君子定知名駐車”。祖籍南坑的董事長賴秋水對南靖的感情特別深。自1995年在南靖投資建廠以來,已多次增資擴產,尤其是抓住土樓申遺成功后帶來的新商機,公司開始著手生產飲料和礦物質水。現在他最關注的事便是抓緊結合土樓旅游,開發生產休閑食品,并打算進軍紅茶產業,打響“狀元紅”。英雄所見略同。亞細亞食品管理部負責人李琮丞告訴我們,土樓申遺成功后,公司抓緊開發生產一系列休閑食品,并已打入南靖土樓購物中心,銷售成績很不錯。條件成熟的話,他們打算在南靖再辦個廠,主要生產休閑食品。
南靖是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據《南靖縣志》記載,明清時期,南靖至少有53個姓氏大批人口遷居臺灣。目前,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有100余萬人是南靖移民的后裔。臺灣知名人士呂秀蓮、蕭萬長、林洋港等人的祖籍地就在南靖。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以及南靖土樓旅游休閑產業的異軍突起,更增添了南靖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2009年,到南靖旅游的近148萬游客中有15%來自臺灣。可以說,南靖土樓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有效載體,兩岸民眾在土樓旅游休閑中溝通交流,進一步增進感情。
2008年,南靖縣共接待臺灣中華基金會、臺灣農會、臺灣海基會及臺灣蕭氏、馮氏、陳氏、魏氏等宗親30團598人次;2009年,南靖縣共接待宗親團35團1043人次;而今年僅頭3個月,便接待10團275人次。其中臺灣吳氏到南靖謁祖考察后,準備在南靖縣金山鎮投資興建“臺灣宜蘭村”。
與南靖淵源深厚的臺灣客商,對于近年來祖地的變化發展感受頗深。位于豐田鎮國道旁的隨緣蘭坊,踏進坊主林水發的花棚木屋,一股幽香撲鼻而來。“我開這家蘭坊十年不到,發現南靖道路寬了、樓房高了、游客多了,這種變化就像是坐電梯直線上升啊!”林先生是南靖縣開辟“網上店面”銷售蘭花第一人。由于他蘭花品種齊全,講誠信,花迷購買順心,網上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土樓申遺成功后,來南靖休閑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我的蘭坊生意也越來越好呢!”林先生告訴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天交易額就達16萬元。”此外,許多大陸游客在賞蘭、泡茶、聊天中與他結成了好朋友。這讓他的蘭坊越來越有知名度。
在南坑鎮,一座初具規模的高山青茶文化館,室內特地興建的幾座迷你土樓包廂及其散發著的木質清香,讓長途跋涉的游客精神為之一振。“南坑鎮是土樓游客的必經之路,而室內土樓可以讓游客們歇歇腳、泡泡茶、聊聊天,肯定別有一番情趣。”臺商林文彬饒有興致地向我們介紹他的奇思妙想。據了解,高山青文化館將開辟特產展示廳、工藝品展覽廳,每一個創意,無不以土樓為載體,讓兩岸民眾在休閑中交流,體現著主人的獨特匠心和人文情懷。
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土樓不僅是“世界建筑奇葩”,而且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范”。她就像一個磁場,吸引著巨大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臺資企業發展休閑經濟提供強大的“引擎”……(南靖縣臺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