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訊:3月27日下午,泉州市謝氏宗親總會,迎來了臺灣省臺中市謝氏宗親會謁祖團。當日,由臺灣企業家謝國琛團長帶隊,前往泉州“金魚世第”發源地金魚巷謁祖。
謝姓在中國漢族姓氏中名列第二十三位,在臺灣則名列十三位。
謝氏源出于炎帝的姜姓及黃帝的任姓,據《元和姓纂》載:謝,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謝,后失爵,以邑為氏。據《世本·氏姓篇》載:謝,任姓,黃帝之后。尚有一小支由直勒氏改姓。謝氏族譜中均認申伯為始祖,申伯之申乃諸侯國名,伯指申國的等級為伯爵級。申伯姓姜,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王舅申伯因平定北方玁狁叛亂之戰功,宣王將謝邑(今河南南陽、唐河一帶)賜封給他,申的版圖也因此擴大為侯爵級(申伯之子、孫均為申侯)。后來,申被楚滅,子民以邑為氏稱謝氏。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福建謝氏早就與臺灣人民有不解之緣,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朝廷下令衛戌澎湖,有不少謝氏參加。清侯官人謝金鑾字巨廷、退谷,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舉人,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調嘉義縣任教諭,之后又回調南平任教諭,調彰化縣任教諭,兩次任教,使閩臺情緣更為緊密。抗戰勝利后及國民黨政權退至臺灣時,不少閩籍謝氏精英相繼赴臺,如曾任“副總統”的謝東閔(漳浦人),曾任“國民大會議長”的謝隆盛(廈門人),原臺灣民權通訊社社長謝漢儒(南安人),臺灣中華民族統一大同盟的創辦人謝坤銓(惠安人)等等。
文化交流方面閩臺謝氏也有很深的淵源。福建詔安杰出畫家謝涫樵,在清朝咸豐年間渡海入臺,他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時常常在畫中題寫詩詞,很快掀起了臺灣畫壇對文人畫的追求,詔安畫派直接影響了臺灣書畫藝術的風格。在臺灣的歷史博物院中,至今仍然高掛著謝涫樵的墨寶,并且被奉為“清代臺灣畫作的代表”。
這次泉州謝氏總會國畫家謝篤材先生,還專程制作了一幅《源遠長流》的國畫送給臺灣宗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