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臺灣媒體報道,三次“陳江會談”確定兩岸航線南北各增一條航路,部分航線時間再縮短,兩岸空中直達航路從一條變三條。根據兩岸空運補充協議的伏筆,未來兩岸可能會有更多或更便捷的航路。
舊北線航路 上海北京省時
近幾年兩岸航班往來無論是三節包機或周末包機,都必須飛經香港飛航情報區,兩岸第一條空中直達航路稱為北線航路,是在去年11月第二次“陳江會談”時達成共識,并從去年12月15日兩岸開始平日包機時啟用,由臺灣先往北飛再左轉,由臺北飛航情報區與上海飛航情報區彼此交接往來兩岸的航班。
北線航路開通最大的意義是節省兩岸空中往來的時間,例如松山飛上海只要81分鐘,比經香港飛航情報區節省64分鐘;從桃園飛北京為2小時46分鐘,比經香港飛航情報區少49分鐘。
新北線航路 東北省市省時
三次“陳江會談”時,雙方討論新開辟一條北線航路,主要是大陸希望紓解擁擠的上海飛航情報區。第二條北線航路位于第一條北線航路右方,主要適用臺灣飛往大陸東北的城市,例如沈陽、大連、哈爾濱,估計可比使用第一條北線航路節省約20分鐘。
新南線航路 直接轉進大陸
在二次“陳江會談”時,雙方對南線航路因各有考量,未達成協議,三次“陳江會談”則有突破,未來從臺灣飛往大陸南方、西南方城市的航線,從臺灣先往南飛,到達香港飛航情報區前,直接轉進大陸,由臺北飛航情報區與廣州飛航情報區彼此交接往來兩岸的航班,包括廈門、深圳、桂林、成都、昆明、海口都適用,平均可節省5分鐘飛行時間,但飛往廈門可節省時間較多,約8至9分鐘。
兩會共識 盡量拉直航線
臺灣“交通部民航局”說,航路的使用并無硬性規定,由航空公司自由選擇,航空公司會依據航路現狀,選擇最省時間及油料成本的航路。
臺灣“民航局”分析,目前兩岸直達航路為避開海峽中線敏感地區,劃設航路時難免有所顧慮,所以航路設計會有彎角,不過,兩岸也都盡可能在雙方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讓航路朝向愈來愈直努力,所以在三次“陳江會談”兩岸空運協議中,達成繼續磋商開通其他更便捷的新航路的共識,也為將來能再找到更多或更便捷的新航路留下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