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上街-南嶼-南通地域,將崛起福州城市副中心與福州生態科學城
核心提示:
海交會前,福州完成了“福州市高新區總體規劃項目”中的產業規劃。按照該規劃,幾年之后,閩侯上街-南嶼-南通地域,將崛起一座面積為68平方公里的生態科學城,這里將打造成海峽西岸經濟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研發創意”基地,希望能為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實現兩岸經濟融合做準備。目前福州市高新區產業基地已啟動建設。
在剛剛落幕的海交會上,作為福州重點招商項目的福州市高新區產業基地,引起了眾多海內外客商的高度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本屆海交會期間,福州市高新區產業基地完成協議簽約項目6項,累計總投資15495萬美元,利用外資5510萬美元。其中,僅與金信達環保設備制造公司簽約的一個項目,總投資就達到6780萬美元,利用外資3380萬美元。
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專門提到,福建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使之成為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
福州選在這個時候擴容高新區意義重大,一方面是推進自身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為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做好相應準備。 “新月形”成形已久
據了解,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成立于1991年,下轄馬尾、洪山、倉山、臺西四個科技園,面積5.5平方公里。從地圖上看,這4個科技園,加上西北角的福州軟件園,形成了一條新月形圓弧狀產業帶,也是福州市高新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
據統計,2008年,“一區四園”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75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33%,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8家,入駐科技企業320家,完成利稅29億元。
高新產業“日月同輝”
去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高新區整合擴區工作,開始了高新區“二次創業”。
根據新一輪《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與《福州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07年),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選址確定為閩侯上街-南嶼-南通地域。
記者昨日從福州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規劃中的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面積為68平方公里,足有3個臺江區這么大。與之前的“一區四園”5.5平方公里相比,面積大了11倍多。
從規劃圖上看,原來的“一園四區”像一彎新月,新產業基地則像一個碩大的太陽,二者遙相呼應,形成福州高新產業“日月同輝”的局面。
功能定位明顯不同
新的高新區產業基地與老的“一園四區”在功能定位上有明顯區分。
據福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健介紹,根據新一輪福州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坐落在市區的福州軟件園、福州高新區洪山園、臺西園、金山工業區正積極調整產業定位和園區規劃,重點發展都市型高科技軟件、動漫創意產業和信息技術外包、創意設計外包等服務外包產業,鼓勵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加快研發中心、企業總部建設步伐。
市區高新技術產業將逐步往新的高新區產業基地轉移、積聚,既符合城市發展的方向,也有利于科技資源整合,優化產業布局。
最終方案下月出臺
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中期規劃設計方案5月中旬已出臺,最終規劃方案將在6月中旬出臺。
參與規劃方案制定的相關專家認為,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是上街-南嶼-南通城市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自然和人文條件,將規劃定位為福州城市副中心與福州生態科學城。
從記者掌握的規劃設計方案來看,該產業基地位于福州中心城的西側,毗鄰旗山腳下,北靠大學城,東臨烏龍江,西、南為旗山和五虎山,大樟溪從中穿過。
林健說,隨著洪塘大橋、金上大橋、浦上大橋和灣邊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陸續建設開通,上街-南嶼-南通區域與福州中心城的聯系更加緊密,將成為未來幾年內福州市中心城重點開發建設的區域之一。
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從地圖上看,高新區產業基地北起316、324國道連接線,東至大樟溪,西南至山體,與福州主城區僅“一江之隔”,擁有閩江、烏龍江、大樟溪水運之便利。公路方面,福銀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316國道、324國道、101省道穿境而過,交通異常便利。此外,外福鐵路、溫福鐵路都從該區域經過,這里到長樂國際機場也不過35公里,至福州港只有57公里。
此外,該產業基地緊鄰福州大學城,周圍有福建醫大、福建中醫學院、福建農林大、閩大和福建工程學院等十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可充分發揮大學城科技、人才優勢,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為建設研發中心、孵化高新技術項目,實現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產業基地周邊自然環境優美,同時區內水系豐富,很適宜打造成“山、江、溪、河、城”相融合的生態型高科技產業基地。
享有多項優惠政策
為鼓勵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在高新區產業基地的積聚,政府陸續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入駐高新區產業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土地安排,國家、省級項目資金配套,科技人才購房和子女入學,企業稅收減免及補貼,企業引進人才補助等方面將享受一系列政策扶持。市政府還承諾,對產業基地內重大領軍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特別優惠政策。
福州高新區管委會擁有市一級的項目審批權限。管委會實行全程跟蹤的免費代辦制,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優質便捷服務,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保障、人才及勞務資源保障等。
起步區先開發5000畝
據福州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楊信衛介紹,高新區產業基地將建設信息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突出以電子信息產業和創意產業為核心,以研發機構為產業整體價值鏈的核心,延伸出軟件服務、工業設計、科技研發等功能,促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業、機電制造業、生物醫藥工業和工業設計等產業的升級和飛躍,打造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研發創意”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遠期目標是力爭成為高端人才薈萃、創新創業活躍、產業集群發達、新興業態興旺的創新之城,成為具有一流機制、一流環境、一流要素、一流績效的世界一流高新區。
按照規劃,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產業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一期用地為10平方公里,起步區先開發5000畝。基地內初步劃分為電子產業園、機電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軟件產業園、軟件&工業設計產業園、物流基地等。 打造兩岸合作“先行區”
據福州高新區管委會介紹,高新區力爭打造兩岸高新產業合作的平臺,進一步密切與臺灣新竹、臺北內湖等科技園區的產業對接與合作,努力建設海峽兩岸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對接與合作的“先行區”。
在剛剛落幕的海交會上,作為福州重點招商項目,福州市高新區產業基地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客商高度關注。據統計,本屆海交會上,福州高新區產業基地對接洽談臺商210人次。產業基地還與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全宏公司對接洽談,并取得對方高度認可。此外,產業基地還與來自全球的10家基金經理進行對接,并選擇4家作為長期聯系對象。
榕臺對接邁上新臺階
其實,榕臺兩地高新產業對接已經悄然邁上了新臺階。2008年11月,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考察臺北內湖科技園區。2009年1月,臺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鮑惠明回訪福州高新區時,雙方簽訂了福州高新區和臺北內湖科技園區交流合作協議,就聘請高級顧問、建立互動機制、設立聯絡窗口、加強產業合作、促進企業和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等問題達成共識。
本屆海交會期間,相繼召開了“海峽兩岸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峰會議”、“海峽兩岸裝備制造業項目對接洽談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了福州高新科技園區與臺北內湖科技園、南港科技園區、新竹科技園區的項目合作對接,對兩岸高新產業快速升級換代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