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一:
招了一輛三輪車議好價,徑直往福州動物園馳去,這下子可得真真確確端詳端詳慕名已久熊貓的表演了。
三輪車這種交通工具,五、六○年代盛行于臺灣的大城小鎮(zhèn),樸實無華默默承載了那個「白色恐怖」的天羅地網(wǎng)剛剛密不透氣張開撒向臺灣社會的歷史上空,那時平均國民所得仍低。我小公務(wù)員父親的薪水紙袋月初交到媽媽手里,才挨過半個月,媽媽就要指令我上雜貨店去賒醬油、鹽或日用品什么的,我蒙懂人事小小的眼睛,看著雜貨店老板把他自己的暗號用白色粉筆登記在黑板上,等下個月初媽媽拿到爸爸的薪水袋再去結(jié)清。猶記得中年康健的母親,便去幫起幾戶鄰居洗洗衣裳,賺取一些零星的外快貼補家用。而那時,我的一位姑丈家里已有自用的三輪車,車體不銹鋼閃閃發(fā)光,烤漆亮麗堂皇,一瞄即可辨知它的主人不是權(quán)貴必定官宦。
三輪車夫原本要在動物園門口等候表演結(jié)束,載我接著后續(xù)的活動,他大概不想干等改變主意問我可否陪我入內(nèi)參觀,并且善意要幫忙購買內(nèi)地居民比較低廉的入場票券,改革開放的雙軌制還在施行著,我身上也攜帶有外匯券。腦子僅僅閃了一下,向他婉謝。中場休息時,嘿,嘿,票務(wù)員突然出現(xiàn)要進行驗票,幸好剛才沒有接受三輪車夫親切的建議,要不然補票,不就有些麻煩又有些窘狀了。
掠影二:
燕餃皮是福州著名的土特產(chǎn)。改革開放的勁風(fēng)正朝這個閩北的大城狂襲而來。日后這項食材終究要從巨大食品工廠流水在線的輸送帶傳遞到超級市場的貨架上。此刻,我的腳步流連在節(jié)拍尚頗迂緩而安逸的市街,傳統(tǒng)瓦屋里作坊手工業(yè)的師傅正揮汗奮力在他家的前廳捶打制作面粉與豬肉攪和后的物體,他要將之捶成薄薄的大大的一張皮,然后裁剪,然后晾在懸空的橫桿上,讓它在屋內(nèi)慢慢陰干,然后捆扎,然后出售。
掠影三: 專程去了一趟新華書店。好家伙,終于買到1986年8月一版一刷的《毛澤東著作選讀》,定價(上下冊)3.4元人民幣。《選讀》編選毛澤東自1921年1965年期間的著作六十八篇,卷首刊有《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系中共第十一屆中委會第六次全會通過的《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七部份。這套書極其珍貴。
臺灣驅(qū)走日帝的壓迫之后,冥冥的命運注定要概括承受美帝非理的盤剝,在漫長的獨裁反共統(tǒng)治中過活,大陸內(nèi)地的消息全面封鎖。好在畢竟天無絕人之路,有一家「中共研究雜志社」,專事出版「匪情」書籍,他們只把簡體字轉(zhuǎn)成繁體字,把橫排由上而下?lián)Q成直排由右向左,裝訂后輕松上架,擺放在臺北市林森南路的直營店販賣。那是唯一的一處秘密窗口,尋覓的人可以從那個隙縫窺看。當(dāng)移開磨砂玻璃的窗框,井底之蛙終于跳脫視域的偏薄。然而有一個意外,1977年9月初版,陳雨蒼著的《「毛澤東思想」剖析》(上下卷),無法令人滿意,想必書里會大量出現(xiàn)摘錄毛澤東著作的原文,卻事與愿違而大失所望,兩冊書售價五百八十元,以當(dāng)年物價指數(shù)的比例,只能徒呼上了的「反共書店」的大當(dāng)。
1990年8月20日
注:臺灣教授施善繼先生今年七月參加由福建省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等六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海峽西岸2008年臺胞青年夏令營。該文是他1990年8月訪問大陸福州時的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