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訊:日前,泉州南音首個臺灣班在臺南市結業,這是泉州市藝術家首次在臺灣開班授業。
此次開班教學是應臺南大天后宮邀請舉辦的一次公益性活動,由泉州老年大學南音社組織7名優秀南音教師赴臺教學,免費培訓當地南音愛好者。此次活動為臺南當地培養了38名南音演唱、演奏者,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已70歲。這些學員“出師”后,還舉行了“臺南大天后宮首屆南音班研習成果演出”,受到廣泛好評,臺南大天后宮因此成立了南音社。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并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它薈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后來又吸引了元曲、弋陽腔和昆腔的特長,并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為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尤其長于抒發鄉人思親、游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癡如醉的心田。(泉州臺聯 劉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