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之家網訊:為緬懷開臺先賢,致力兩岸和諧。臺灣阿里山神吳鳳故里——平和大溪鎮壺嗣村將于11月19日舉行海峽兩岸紀念吳鳳誕辰310周年大會,屆時,將有來自兩岸的宗親、學者等5000多人參加大典。
臺灣吳鳳后人將首次扶鸞吳鳳神像回歸故里授香,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受人大常委會所托,代委員長吳邦國同志為海峽兩岸吳鳳后人題寫的“臺灣阿里山神吳鳳故里平和壺嗣吳鳳史跡陳列館”匾額也將正式授匾。11月6日,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黃文僵還就這次的紀念大會專門召開了各相關部門的協調會,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平和縣臺聯)
相關資料:
吳鳳(1699—1769年),字元輝,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正月十八日,誕生于漳州平和縣壺嗣村,五歲隨父到臺灣。吳鳳跟父親學習醫術,十多歲就常常跟隨父親到阿里山為民治病,頗受阿里山鄉民的敬重。
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吳鳳出任阿里山通事。為了當地高山族和漢族友好相處,吳鳳對高山族做了許多感化的工作,使高漢兩族的交往日漸頻繁。但有一事,始終是吳鳳的一塊心病。原來,高山族同胞每逢稻谷收獲季節,必定要舉行“粟祭”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中有一個傳統的恐怖陋習是,山胞要下山殺害異族(漢族)人,此謂“出草”。然后把“出草”獵取的頭顱作為“粟祭”的祭品擺上供桌,哀求于神保一方平安,歲歲豐收。就這樣,不少來往于山界或誤入山界的漢族人遭到了無辜的殺害。骷髏代替祭品挽救無辜
吳鳳知道,這是山民愚昧無知造成的,對這樣的惡習,一定要采取措施革除掉。 吳鳳任職的第二年,稻谷又快登場時,阿里山的山民催吳鳳要給“粟祭”的祭品(頭顱)。吳鳳耐心勸告酋長,叫他們不要殺人,要革除“出草”惡習。但不管吳鳳磨破了嘴皮,說盡了好話,酋長還是置之不理。于是,吳鳳待酋長等人酒酣耳熱之時,奉勸酋長用康熙六十年平定朱一貴之亂時,當地砍殺附逆造反者的40多個骷髏作祭品,一年用一個。山民們聽從了吳鳳的勸告,從此阿里山停止“出草”40余年。
斗轉星移,一晃40多年過去了。老酋長去世,他的兒子奧哥被推舉為酋長。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積存骷髏用完了。山民紛紛找奧哥恢復“出草”,奧哥想到了父親的遺言:“凡事得聽吳鳳爺的話”,于是與吳鳳商量如何辦。吳鳳建議用牛頭祭神,奧哥同意,于是又用牛頭祭神三年。舍身成仁感化阿里鄉民
三年過去了,阿里山許多青年人認為吳鳳什么都好,只有一件事做得不好,就是不許他們“出草”。在眾人的要求下,新酋長奧哥無可奈何,只得領著山里的青年人找到吳鳳,擺出一副非“出草”不可的陣勢。吳鳳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翌日召集了山民代表,嚴厲而沉痛地說:“我任職40多年,不曾有一事虧待你們,須知殺人犯法,況且殺了好人祭神,神不但不保佑,反而會發怒而降下劫難。如今,我既然和你們有約在先,就只準你們殺1人,此人朱衣紅巾,明日將在官廳面前徘徊。今后,不準傷害其他人。”代表聽了便歡呼而去。第二天早晨,吳鳳束裝如約,走出官廳時,即被預伏的射手射倒。山民一擁而上,揭開紅巾一看,發現死者竟是他們奉若神明的吳通事,頓時愕然失措,悲痛至極。各社酋長聞知,紛紛奔來撫尸號哭,無不懺悔。吳鳳的大仁大義終于感化了山胞,立誓不再殺人祭神,革除了殺漢人“出草”的惡習。后來,漢族與臺灣少數民族同耕共織,并有通婚。人們仰慕吳鳳遺德,于嘉慶末年在吳鳳生前理事的地方建起一座阿里山忠王祠——吳鳳廟,歲歲頂禮膜拜。
為緬懷先賢,吳鳳故里壺嗣村吳氏宗親于1986年籌建“吳鳳史跡陳列館”,陳列館設在村里吳氏宗祠之內,館內正面懸掛吳鳳巨幅遺像,左邊陳列壺嗣延陵子孫東渡臺灣世系表,右邊陳列與吳鳳有關的歷史文物和史料。館內楹聯數幅。如今,“阿里山之神”吳鳳故里不僅成為平和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觀,也是海峽兩岸同根的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