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蔡式彪二、三事
(省臺聯“臺胞的故事”征文)
20年前,他作為一名臺籍應屆大學畢業生,懷揣著夢想,來到了石獅市的農村當村長助理;20年后,他仍然奮斗在基層,不斷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他就是石獅市蚶江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蔡式彪。
“作為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工作在海絲起點的臺籍黨員干部,特殊的時代、特殊的位置、特殊的身份,自然要擔負起不一般的使命”這是蔡式彪的心里話。
初入鄉村,夢想啟航
2000年11月,作為一名省選拔生,他被分配到石獅鄉下一個人口不到800人的經濟薄弱村--鴻山鎮郭厝村工作,那時的職務是村長助理,夢想是當一名好村長,改善基層群眾的生活環境。
蔡式彪(右1)向群眾宣傳政策
在工作的起點,人總是格外地投入精力和感情,那時他身兼多職:村長助理、駐村干部、黨建工作者、安全生產管理員等等,反正就是啥都學啥都干,全身都是力,經常加班工作到很晚。一年后,村改建工作獲得市三等獎,修建了一條村間水泥路,現在的村委會辦公樓是他那時籌建的。他說,這個小小的村莊、這些質樸的村民就是他小小夢想起航的地方。去黨組織最需要他去的地方,做群眾最需要他去做的事,準沒錯!
角色轉型,履職盡責
時間來到2003年,蔡式彪從村長助理轉崗到鎮里負責基層武裝工作。蔡式彪作為一名基層武裝干部主動適應新形勢,切實加強基層武裝工作。17年來為國家輸送優質兵員200多人,組織民兵訓練近百次,參訓人次上千。每逢“八一”、“春節”,都對地方駐軍和現役軍人、重點優撫對象、生活困難軍人進行慰問。
在新的崗位,他銳意進取爭先創優,獲得組織的肯定和表揚,收獲了各種榮譽。2005年參加全省首屆專武干部集訓獲得“優秀學員”稱號;2008年被石獅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評為“愛國擁軍模范”;2011年被泉州市政府評為“征兵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被泉州市預備役團評為“優秀預任軍官”;多次被石獅市征兵辦評為“征兵工作先進個人”,多次被單位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蚶江鎮武裝部被評為“泉州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是石獅市唯一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鎮辦。
面對挑戰,迎難而上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服從組織安排,服務好地方的經濟建設。他常說基層工作是苦些,但是我卻很快樂,因為我能為最基層最需要幫助的父老鄉親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2007年,總投資200億元的“福建石獅鴻山熱電廠”在鴻山鎮鎮區伍堡村開建,需要征用大量土地,是福建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蔡式彪作為鴻山鎮伍堡村下村干部,積極響應石獅市委、市政府關于征地“百日大會戰”的工作號召,在一年的時間里協助完成鎮區征地100多畝,被共青團石獅市委授予“和諧征地·優秀青年突擊手”榮譽稱號,并在《石獅日報》頭版專刊表彰。
蔡式彪(左1)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
在十幾年的基層工作中,類似這樣的工作任務還有很多,每次他都能出色完成任務。2012年至2013年,他被石獅市委市政府抽調參加石獅市鈔坑片區改造項目。在其母親罹患癌癥晚期在上海化療的情況下,堅持“5+2”、“白加黑”,率先完成了征遷工作。他“舍小家,顧大家”的個人事跡受到市里表揚,并在《石獅日報》刊登。由于動遷業務較為出色,2015年至2016年,他再次被石獅市委市政府抽調脫產參加石獅市鎮中路南段片區改造項目。期間,不幸卻再次降臨,其母親摔斷大腿、父親驟然離世。他仍然堅持加班加點,舍小家顧大家,咬牙帶頭完成動遷任務,被石獅市委主要領導在全市科級干部大會上作為“敢擔當”典型點名表揚。
展望未來,不懈奮斗
蔡式彪是一名年輕的臺籍干部,他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祖國能夠早日統一。統一后,他想到他爺爺奶奶年輕時生活過、工作過的臺灣省臺東縣,化身為兩岸聯絡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陽光下用親切的閩南語講述他這些年在大陸基層的親身經歷,宣傳黨的政策,傳播中華文化,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反映他們的心聲。(文/張少濱、洪鴻婷)